第三十七章:上山(2 / 2)

看著自己懷中的小輝說的“一開始我也隻是向往,但它卻覺得嗅出我的心思,一直拉著我到村莊附近,讓我看著那些農夫的日常生活。後來,他又叼著過去死去同族的皮囊,讓我作為外衣,然後試圖讓我跟農戶接觸…一開始我也不明白村民看見我是害怕…他們都緊閉門窗……直到我來到路上,別人異樣的眼神,讓我有些不適,但那時又不會表達。有時候還會以獸性學著小輝的這幅模樣下意識的保護自己……”

一邊走,一邊聽著梵初此行的經過,之前梵初跟別人說的沒有那麼明了,那時候的他,言語還沒能說的如此鮮明。

說完了經曆,梵初說到“直到現在,你依然想著幫助我,所以我一直都想跟你道謝。”

逸旭感歎他一路走來的艱辛,這非常人所能,能與食人妖獸共存,這便已是常人所不能。靠著自己給的手帕來到濟世門,這也是常人所不能。畢竟他當時初行時可是聽不懂,也說不了…自第二次見麵到現在短短十來天裏,便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更是常人所不能。

別說是自己,哪怕整個維和堂的天才,估計也不會有人能與之相比。此時逸旭更堅定梵初是個千年未見的怪才,就憑他的悟性,或許《濟世經》有望習之,也可比自己悟道更深。

鑒於梵初的傾述,逸旭便說“此次帶你入門,便是引薦,引薦便是要在宗內給你找名師傅。待你在育先堂三月初學之後,便要測試你的醫道見解,以及元氣層次,同時也入到所引薦的師傅名下。你醫道見解偏深,便可入到濟新堂學習藥理或丹道。元氣層次偏高,則可入武極堂學習武道。而兩堂都佼佼者都可入維和堂。但三月之內無法通過濟新堂、武極堂的入選資格,側要在育先堂繼續學習,此後一年進行一次測試,總共五年,五年無法入選兩堂,便可下山,或安排到養膳堂。”

逸旭此番,隻是想給梵初講解濟世門的一些進序,初行便如此艱難,此時他也不像梵初來到宗門也到處碰壁,雖然入門的三個月也能學到,但早知道心裏也會有個底。

聽完逸旭對自己所說的話,梵初點頭到“嗯,明白了…”然後問到“那梵初此去是由那位師傅引薦?”

逸旭這幾天由於自身繁忙,也就沒有先去替梵初打理這些事。但又不能讓梵初知道自己是先讓梵初過來再去著手這件事,便說“帶你入門先休息幾天,你自然知曉。”

梵初聽完,點頭回應。

逸旭此法,便是怕梵初知道自己未做好前事,便讓自己上山。還不如多留在龔叔那裏幾天,可自己平日裏沒那麼多時間外出。所以隻能先帶人過來,再做打算…

維和堂弟子自然也可以收徒的,像逸海之前出行,就收了跟自己同行的兩位弟子為徒。收過徒弟的維和堂弟子自然也是不少,但維和堂弟子所收的徒弟,隻能是別堂的弟子,更不可入維和堂。

逸旭此次也想著要讓長老或堂主來收梵初為徒,再說這天賦擺在這,哪個長老,堂主不想有個一天賦異稟的徒弟。能收到一個縱橫之才,在內裏走路腰杆都可以直了不少。雖說都以祥和為宗旨,且不說為了明爭暗鬥,但被人恭維自然也是人心的虛榮。

逸旭又說到“依你學習天賦可見,在醫道領域應是可以自辯自如。若今後元氣測出也較特殊,便有你自己決定注重武道或是醫道。”

梵初聽後依然點頭,因為有些東西他不懂,什麼學習天賦?什麼醫道武道?什麼元氣特殊?因逸旭說自己入門時可以學到,便問“逸旭大哥所說,入門時都可學到?”

逸旭點點頭“是的,都可以學到…”

“哦…”梵初又問“那能跟我說說元氣這東西嗎?”

“有何不可…”逸旭微笑著,見梵初好像沒有之前那麼沉重,必定是自己說了些他所好奇的事。既然如此,便給他說說,也好讓他走出之前的情緒…

“傳說萬年之前,第一位修真者由於一場病故。便得到了一雙能看到我們身體上有氣的眼睛,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氣,隻不過都隻是依附在我們身體當中。而這是他的眼睛所能看到的,一開始別人都不相信他所說的話。但他從這些氣中能看得到有時這些氣所在的地方會集中,也會分散,集中和分散的地方,會使人不適,見到健壯的人身上的氣比較勻稱,而病弱的人氣則是有散有聚並極其混亂,更有見到發生口角之人大打出手,他見人握拳石,氣會有些許聚齊。被拳頭打到身上的地方,這些氣顯示一瞬間聚齊,然後消散,之後這地方在傷勢沒好之前,都不會依附氣。因而看多了這些會聚會散的氣,他便想著如何將氣控製?”

說完看了看梵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