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奈飛學習保持變化(1 / 2)

就像一部劇集已經連播了多少年,有很多粉絲,很多人對它有感情。但隻要收視數據不好,它就會馬上被淘汰。為什麼很多美劇播著播著,突然就被腰斬了?並不是有什麼深刻的用意,原因很單純,隻是因為它們已經不能再創造收視率,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沒價值,就要被拋棄,這個行業不留戀任何存量。

在這套規則下,奈飛的做法更加極致。他們不僅不看自己的存量,甚至不看整個行業的存量。也就是,不管同行都在做什麼,隻看自己的客戶未來需要什麼。

在做DVD租賃業務時,別的公司都采取按片收費,租一張盤,收一張的錢。但奈飛第一個推出會員製,隻要加入會員,就可以不限數量,隨便看。做自製內容時,別的美劇都是每周更新一集,但奈飛卻一次放出全集,目的就是讓觀眾看個痛快。當然,這也是出於自信。奈飛在DVD租賃時代,已經積累了20多億條用戶數據,他們對觀眾的喜好,把握得很精準。

這就像是金庸小說裏的人物獨孤求敗。他雖然也是個俠客,但一輩子的目標,既不是實現俠客夢,也不是一統江湖。他的目的非常單純,就是贏,每一場都要贏。奈飛也一樣,它的目的也隻有贏。獨孤求敗的獨門絕學是獨孤九劍。要知道,獨孤九劍就是一門沒有存量的功夫。它的核心就是,無招勝有招,沒有任何固定的章法和套路。奈飛也一樣,它沒有特定的打法,總是在見招拆招,不斷根據新的形勢,做出新的判斷。

那麼,這麼一家不講套路的公司,它的經驗還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嗎?當然有。至少有兩點。

第一,它提醒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那些成功企業的文化。顯然不是照著學,因為企業和企業的處境完全不一樣。

任何企業文化的出現,都是為了解決它所麵對的特定的問題。行業不同,策略不同,生長出的文化也自然不同。換句話說,企業文化不是成功的原因,而是它成功的結果。就拿奈飛來說,它主張改變,是因為內容行業變化太快,不變就意味著出局。所以它的文化最後呈現出這個樣子。

但是,假如換成食品廠、藥品廠、化肥廠,它們追求的就是品質穩定。假如照搬奈飛的文化,隔三岔五換個花樣,恐怕要不了多久就經營不下去了。學習別人的經驗,必須把它還原到它所處的處境中,才能明白,哪些能學,哪些不能學。這是奈飛的第一個啟示。

第二個啟示,才是重點。

對今天這個時代而言,企業文化,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回顧一下曆史,過去的企業文化和今天的企業文化,作用可以說截然不同。

過去的企業文化,是一個塑形器,是一把雕刻刀。它是為了把企業塑造成一個固定的形狀,越穩定越好,這樣好傳承。比如我們熟悉的一些老字號,都是按照這條標準,幾百年就做一件事。做著做著,就成了老字號。對它們而言,企業文化存在的意義,就是提供一個越來越精確的標準。必須遵守,不能妥協。

就像一部劇集已經連播了多少年,有很多粉絲,很多人對它有感情。但隻要收視數據不好,它就會馬上被淘汰。為什麼很多美劇播著播著,突然就被腰斬了?並不是有什麼深刻的用意,原因很單純,隻是因為它們已經不能再創造收視率,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沒價值,就要被拋棄,這個行業不留戀任何存量。

在這套規則下,奈飛的做法更加極致。他們不僅不看自己的存量,甚至不看整個行業的存量。也就是,不管同行都在做什麼,隻看自己的客戶未來需要什麼。

在做DVD租賃業務時,別的公司都采取按片收費,租一張盤,收一張的錢。但奈飛第一個推出會員製,隻要加入會員,就可以不限數量,隨便看。做自製內容時,別的美劇都是每周更新一集,但奈飛卻一次放出全集,目的就是讓觀眾看個痛快。當然,這也是出於自信。奈飛在DVD租賃時代,已經積累了20多億條用戶數據,他們對觀眾的喜好,把握得很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