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YouTube學習用戶行為控製(1 / 2)

YouTu be竟然就靠一個小小的按鈕,解決了這個難題,起碼,它完美地控製了廣告前5秒的到達率。

把控製權交給你,你反而被它控製了。

你也許又要問,就算廣告商控製了我5秒的注意力,但我還是跳過了啊,後麵的我沒有看啊。廣告商的錢不還是浪費了?

放心,廣告商的錢一點都沒浪費,全都花在刀刃上了。跳過的這部分人,廣告商是不會為你花錢的。YouTu be製定了一種特殊的付費模式,簡單說就是,廣告商隻需要為真實觀看的用戶付費,怎麼才算真實觀看?隻要廣告播到了30秒或播放完成了,才算真實觀看。你想,這部分人,他明明5秒鍾時有權跳過,卻還是堅持看了30秒或者看完了,說明他對產品很感興趣,這不就是廣告商要找的潛在用戶嗎?

所以,這種付費模式,實際上是把傳統的“為廣告付費”,也就是播了就得付錢,轉變成了“為廣告效果付費”——也就是播了、有效果了、客戶找到了,才付錢。這好比你去玩抓娃娃機,抓到了給錢,抓不到不給錢。是不是很爽?

沒錯,靠著這個按鈕,廣告商又完成了一次高效的“成本控製”。

廣告商的成本是控製了,YouTube網站不是吃虧了嗎?不吃虧。YouTube獲得的是更大的優勢。

這就牽涉到廣告行業的一個有趣邏輯了。

你想,如果你是廣告主,你投的廣告效果並不確定,那你投的時候,會很猶豫,媒體的廣告價格也就賣不上去。但是如果你投的廣告,效果非常確定,你會把賺到的所有錢全部投到廣告上去。這筆賬很好算啊。如果你投100塊的廣告,確定性地能賺10塊錢,你會投。能賺1塊呢?你也會投。因為確定嘛,1塊錢也是錢啊。如果不賠不賺呢?你也會投,因為你畢竟拿到了一些新用戶,新用戶會給你帶來未來的價值,所以即使不賺錢你也會投,隻要不賠就行。

那我們跳出來一想,廣告效果越確定,廣告主就越傾向於把所有賺到的利潤都投向廣告,久而久之,企業、廣告主就成了給媒體打工的了,所有賺到的錢都歸媒體。這是人類價值鏈的一個規律。哪個環節創造的價值越大、價值越穩定,在價值鏈的利益分配中,就拿得越多。YouTu be讓你可以選擇跳過廣告不看,還有更深一層的考慮。

這一回,他們要控製的是你的行為和選擇。廣告商最想花力氣去吸引的,不是那些對他一點都不感興趣的人,比如5秒就跳過的人,他最關注的是那些沒有看完、沒有點擊的人或者點擊了沒有購買的人。這些人有什麼特點?他們對這個產品好像有點興趣,但最後在下單之前又放棄了,這才是最有可能轉化成潛在用戶的人。隻有監控到這部分人的真實行為和想法,廣告商才能對症下藥,找到優化和提升的方向。

YouTu be竟然就靠一個小小的按鈕,解決了這個難題,起碼,它完美地控製了廣告前5秒的到達率。

把控製權交給你,你反而被它控製了。

你也許又要問,就算廣告商控製了我5秒的注意力,但我還是跳過了啊,後麵的我沒有看啊。廣告商的錢不還是浪費了?

放心,廣告商的錢一點都沒浪費,全都花在刀刃上了。跳過的這部分人,廣告商是不會為你花錢的。YouTu be製定了一種特殊的付費模式,簡單說就是,廣告商隻需要為真實觀看的用戶付費,怎麼才算真實觀看?隻要廣告播到了30秒或播放完成了,才算真實觀看。你想,這部分人,他明明5秒鍾時有權跳過,卻還是堅持看了30秒或者看完了,說明他對產品很感興趣,這不就是廣告商要找的潛在用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