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業也能建立品牌嗎(1 / 2)

為了做到這種完備性,梅奧還建立了一個有趣的製度,叫“召集醫生”。

可以把他理解為病人的產品經理,他會從頭到尾負責這名患者的就診過程,而且還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召集不同專業的醫生加入這個病人的診治小組中。也就是說,這個病人的身體到底怎麼治,病人可以不管,把自己放心地交給醫院,醫院來承擔完備性的責任。

因為信息不對稱,病人來醫院,不僅不能判斷供給方的服務質量,甚至也不知道自己這個需求方究竟要什麼。所以醫院最好的服務當然就是承擔全部責任。梅奧很重要的一個秘密,就在於這裏,它勇敢地把自己的責任前置了,它真的試圖提供整套的醫療解決方案。

那麼這和一個醫療機構的品牌建設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很大。一個機構為什麼要建品牌?道理很簡單,就是降低用戶選擇它的成本。品牌越強,大家就越信任,可以不假思索地選擇。

但是這裏麵也有兩個不同的策略。一個是,在所有的競爭者當中,我最好,所以你選我。這就是今天大量品牌采取的策略。做廣告,站在用戶麵前說我最好。還有一個策略是讓人不用選,到我這裏來,全交給我吧。這種策略,可以稱之為“精品完備性”策略。就是我這兒選擇雖然沒有那麼多,但是都不錯,而且很全。所以你不用選,相信我就好了。

你會發現,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這兩種品牌策略正在此消彼長。後麵這個精品完備性策略,將會漸漸變成主流策略。

因為現在的市場,醫療機構、教育機構的信息不對稱越來越嚴重,消費者選擇的信息負擔越來越重。與其提高你選擇我的概率,不如直接告訴用戶,你不用選,你相信我就好。

今天的一些購物中心采取的都是這個策略,其實消費者未必確切地知道裏麵都有啥,好在哪兒。但是隻要建立一個印象就行,去那兒什麼都有,購物、餐飲、電影、娛樂、滑冰場,很齊全,都還有基本的品質保障,這個購物中心就會成為消費者的休假日目的地。這是精品完備性策略。

還有,美國的超市Costco,在它的商場裏隻能找到大概3000個品種的商品,樣數並不多,但是每一樣,都經過了嚴格的挑選和非常有節製的價格控製。求全不求多,這是一家超市的“精品完備性策略”。

據說,咱們中國的品牌,小米的雷軍,就是從中受到了啟發,這才有了今天小米類似的“精品完備性策略”。

當然,要想實踐這種“精品完備性策略”,光是服務全還不行,還得在內部打通用戶體驗。梅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綜合病曆係統,也就是一個病人的情況,整個醫院的醫生共享。聽起來很普通,今天的每個醫院好像都這樣。梅奧從1907年就開始這樣做了。那個時候沒有計算機,梅奧是怎麼做到的呢?他們用了一個匪夷所思的笨辦法。

為了做到這種完備性,梅奧還建立了一個有趣的製度,叫“召集醫生”。

可以把他理解為病人的產品經理,他會從頭到尾負責這名患者的就診過程,而且還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召集不同專業的醫生加入這個病人的診治小組中。也就是說,這個病人的身體到底怎麼治,病人可以不管,把自己放心地交給醫院,醫院來承擔完備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