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市場的升級,並不見得是消費者需求帶來的,有可能隻是供應鏈升級的結果。
再舉個大家常見的例子,前些年突然冒出來的台灣烤香腸,滿大街都有。為什麼?還是我們剛才講的供應鏈的原因。香腸這種東西,用玻璃烤箱邊轉邊烤邊賣,樣子好看,香味四溢,看著幹淨。但最重要的是方便運輸、保存、加工和計費,所以它才會到處都是。
再比如說宜家家居,現在很多家居品牌都說要做線上的宜家。確實,宜家很大很成功,但是很多人都誤解了宜家成功的真正原因。宜家當年的崛起,並不是因為它的產品設計好、體驗好。和當時的競爭對手相比,它的這個特點並不突出。宜家的一個重要創新是,它的家具在運輸的時候能夠壓扁,拿回家之後可以自行拚裝。這就極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大大提高了配件供應效率和庫存周轉效率,也帶來了足夠大的毛利空間。
各個行業裏的好品牌,基本都是在供應鏈中找到了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間,才能夠形成一些所謂的用戶體驗端的優勢。它們如果隻管什麼包裝、營銷、噱頭,沒有順應技術潮流解決產業鏈問題的話,多半不可能在消費升級中勝出。
如果認同這一點,那就能明白現在市場正在醞釀著一個重要的變化。過去十幾年,由互聯網公司占據舞台中央的局麵,可能要發生變化了。
互聯網,說到底是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企業營銷的成本。但是從整個產業鏈來看,營銷隻是最末端的一個環節。當互聯網成為全社會都很熟悉的工具的時候,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力就沒有那麼突出了。有一個詞很火,叫互聯網的下半場。現在看來,所謂下半場的主要邏輯,就是各行各業都要回歸行業本身的價值。
換句話說,原來有行業基因的企業,開始大有機會了。比如,劉強東在創辦京東前,有在中關村線下賣3C產品的經驗,這可能是京東最久遠也最有競爭力的基因;章燎原在做“三隻鬆鼠”前,有9年線下零售經驗;陶石泉在做“江小白”酒之前,做過9年金六福總裁助理,管過市場和銷售,這才可以利用傳統渠道來管理,利用互聯網的特征來做新的品牌營銷。
現在看來,在消費升級領域能夠做出成績的創業者,往往是因為他具備下麵四個特征:
第一,在行業裏深耕多年,了解產業本質,並積累了一定資源,能力被證實過。
第二,能夠在消費升級的轉折點上,發現並認可一些新的趨勢,了解年輕用戶。
第三,利用過往的經驗和資源,結合互聯網方法,全心全意做新的事情,成為下一階段的引領者。
第四,零售品牌想要做成,本質上還是要為用戶提供最好的產品,這是根本的出發點。
看星巴克或7-Eleven的發展史,你會發現,這些偉大品牌在早期階段就已經樹立了非常正確的用戶觀。它們沒有互聯網公司崛起的速度,它們都是在有好產品的基礎上,堅持發展10年、20年,才最終把握住了機會。
消費市場的升級,並不見得是消費者需求帶來的,有可能隻是供應鏈升級的結果。
再舉個大家常見的例子,前些年突然冒出來的台灣烤香腸,滿大街都有。為什麼?還是我們剛才講的供應鏈的原因。香腸這種東西,用玻璃烤箱邊轉邊烤邊賣,樣子好看,香味四溢,看著幹淨。但最重要的是方便運輸、保存、加工和計費,所以它才會到處都是。
再比如說宜家家居,現在很多家居品牌都說要做線上的宜家。確實,宜家很大很成功,但是很多人都誤解了宜家成功的真正原因。宜家當年的崛起,並不是因為它的產品設計好、體驗好。和當時的競爭對手相比,它的這個特點並不突出。宜家的一個重要創新是,它的家具在運輸的時候能夠壓扁,拿回家之後可以自行拚裝。這就極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大大提高了配件供應效率和庫存周轉效率,也帶來了足夠大的毛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