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鎖店之後出現的新零售業態,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超市。這背後的關鍵技術發明主要有三個——汽車、冰箱和電視。1930年,美國登記的汽車數量有2300萬輛,中產階級家庭基本都用上了汽車。這個時候,在城市裏的居民,就可以開車去郊區買東西,於是超市就在郊區誕生了。因為郊區的租金便宜,超市的規模就可以比原來的連鎖店大上10倍。銷售的商品一多,超市對供應商的控製力也就更強,商品的價格就可以更便宜。
世界上第一台人工製冷的家用冰箱,是德國人發明的,但是最先普及還是在美國。到了20世紀30—40年代,冰箱在美國的年銷量增長到2000萬台。有了冰箱,家裏的食物就可以保存更長時間,大家購物的時候就能一次性買更多的東西,超市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現在大家在超市裏常用的手推車,就是在那時候發明的,為的是方便消費者大量采購。
第三個“黑科技”就是電視。在這個時期,電視開始走進家庭,並且在1941年出現了曆史上第一個電視廣告。有了電視這種媒介,就可以創造出大量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全國性品牌。
美國幅員遼闊,消費者背景複雜,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商品需求種類就會變得非常多,很難統一管理。但是有了電視之後,每種商品全國人就都認得那幾個大品牌,商品品類一下減少了很多,超市的經營和擴張就變得更容易。超市之後的零售業態,是大型購物中心。
這背後有沒有什麼新技術、新工具的支持呢?有,最典型的就是信用卡。第一張現代意義上的信用卡——美國運通卡,是1958年發行的。有了信用卡,購物中心就更加了解消費者。因為信用卡裏麵存儲著顧客的各種交易數據,購物中心就可以利用這種信息,開展各種促銷活動,進一步促進大家的消費。是不是有點“大數據”的意思?
零售業態進一步演化,就出現了大型折扣超市,也就是今天零售業的巨無霸沃爾瑪。沃爾瑪強大到什麼程度?直到今天,沃爾瑪的年銷售總收入依然是全世界最高的。
沃爾瑪的強大和超乎想象的低價格,背後其實也是新技術——信息技術。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是個非常節儉的人,不買豪宅,不開新車。但是1983年的時候,沃爾瑪居然花了幾億美元建起了一套電腦和衛星係統。有了這套係統,沃爾瑪上千家店之間可以快速溝通,了解每天任何商店裏任何商品的銷售情況。
要知道,那可是20世紀80年代,互聯網還沒有普及,這套係統是非常先進的。沃爾瑪的低價優勢,就是靠這種新技術確立的。
剛才我們回顧了美國的零售簡史,你會發現兩個規律。第一,消費者的需求是不變的,永遠是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豐富的商品。第二,新技術永遠在迭代。誰能夠把新技術、新工具的潛力發掘出來,誰就能拿到時代的紅利。所謂的商業模式,不是什麼巧妙構思的結果,而是對新工具的敏銳洞察。
這兩年,中國很多人在談“新零售”。有人嘲笑那些天天談“新零售”的人誰也沒說清楚“新零售”是什麼,可見他們在忽悠。其實此言差矣。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的新工具就已經擺在那裏,新的零售模式一定會出現。
在連鎖店之後出現的新零售業態,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超市。這背後的關鍵技術發明主要有三個——汽車、冰箱和電視。1930年,美國登記的汽車數量有2300萬輛,中產階級家庭基本都用上了汽車。這個時候,在城市裏的居民,就可以開車去郊區買東西,於是超市就在郊區誕生了。因為郊區的租金便宜,超市的規模就可以比原來的連鎖店大上10倍。銷售的商品一多,超市對供應商的控製力也就更強,商品的價格就可以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