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總體的經濟狀況來說,當然是有改善,但是政治、社會問題卻是本地政府來處理。地方政府總不能對失業者說,雖然你失業了,但印度卻增加了兩個在線客服崗位。
第二個方向上的變化,是時間。
新技術雖然產生了新工作,但是新工作要求掌握新的技能,新技能的學習需要時間,不僅需要時間,而且這種學習可能是痛苦不堪的,甚至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跟不上的人,就會成為輸家,輸家太多,也會轉化成政治和社會的難題。
比如有人就根據這種說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革命來得太快,不到一代人的時間,鐵匠的職業消失了,新產生的工作是辦公室的白領。鐵匠這輩子轉不了行,鐵匠的兒子才有機會,這就積累下了巨大的社會矛盾,間接導致了二戰的發生。
第三個方向上的變化,就更可怕了,是財富向頭部人群集中的機會。
比如,留聲機的發明,讓音樂這個產業立刻開始大洗牌。原來音樂不可保存、轉瞬即逝,音樂的欣賞場景是分散的。小地方的音樂家水平即使不行,但也有表演和生存空間。後來有了留聲機,最出色的音樂家原來隻能掙本地聽眾的錢,現在可以掙到任何地方聽眾的錢,大量的財富向頭部集中。
體育領域也有類似的現象。比如,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在1990年之後,因為有了電視技術、衛星通信、實況轉播、互聯網這些新技術,NBA實現了國際化,收入來源也就從美國變成了全世界。這就直接體現在財富分配上,1980年初,著名球員賈巴爾的年薪是60萬美元。而現在呢?一個比較好的NBA球員能拿到千萬美元以上的年薪。這些錢從哪兒來?世界各地的體育產業的收入都集中到了頭部。
看到這裏有人可能會問,羅胖是不是這個時代的勒德分子?你的結論是不是說新技術確實在摧毀就業?
不是,新技術總會發展,這個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新技術總是帶來新財富,製造新的工作崗位,這個規律也不會打破。經濟學家說得對,但是空間、時間、底部頭部之間的分配不均,帶來的社會和政治問題,這就不是能在經濟學框架裏得到解決的。
但是請注意,我的觀點並不是說,新技術是洪水猛獸。我隻是想說,新技術會帶來一係列我們始料未及的政治和社會規則的變化。
什麼變化呢?這個話題太大,在此隻舉個例子。
想象一個場景,比如將來發明了一種可以將壽命延長10年的藥,那賣什麼價格?不好意思,沒有通用的價格。統一定價,每一個人財產的1%可以換一粒藥。也就是說,窮人出的錢少,而像那些富豪可能就要出一大筆錢才行。雖然這不符合我們現在相同商品相同價格的市場習慣,但是未來,這種定價方式,在新技術條件下確實是可行的。
從人類總體的經濟狀況來說,當然是有改善,但是政治、社會問題卻是本地政府來處理。地方政府總不能對失業者說,雖然你失業了,但印度卻增加了兩個在線客服崗位。
第二個方向上的變化,是時間。
新技術雖然產生了新工作,但是新工作要求掌握新的技能,新技能的學習需要時間,不僅需要時間,而且這種學習可能是痛苦不堪的,甚至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跟不上的人,就會成為輸家,輸家太多,也會轉化成政治和社會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