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為“看”,如在飯局中,你正坐著與人說話,忽然聽說某人來了,不知在哪裏急忙站起來看一看。這是“看”的眼神。
第二種為“見”,某人你從未見過,別人給你引薦,二人對麵,對了,正是他,於是你對他一點頭。這是“見”。
第三種是“瞧”,是帶點打量、觀察的意思,某人的人品如何呢,兩眼把他上下一打量。這便為“瞧”。
第四種是“觀”,是眼望遠處,所謂“遠觀近瞧”,看的時候,頭卻略微昂起那麼一點,又像遠處有什麼東西給遮擋住了視線似的。
第五種是“瞟”,是把眼珠轉向一邊,定住了從眼梢看出去。
第六種為“飄”,偷著看一眼的動作,所謂“飄你一眼”,心裏想看,又不便正看,於是臉朝著別的方向,兩個眼珠由下向上在眼眶裏打一個圓圈,假裝沒有看見,可是在轉動眼珠時已經看見了。
第七種是“眇”,有那麼點兒似看不看的意味,比“飄”更輕飄、滑溜,隻是用眼睛像陣風似的向你掃一下。
在與人溝通中,眼神的行為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內心的情感與態度,按照“影響行為學”劃分的標準,共分為三種:眼神不足,眼神恰當,眼神過多。眼神不足的意思很明顯,應該看的人你不看,應該用眼神交流時你不交流,應該認真瞧時你不認真瞧,這叫“目中無人”或“若無其事”。這種眼神建議盡量不要出現在飯局中,以免給不熟悉的人造成誤會。眼神恰當就是指合理的眼神運作配合合理的情景和對象。眼神過多指不應該看的你去看,不應該瞧的你去瞧,過度使用眼神代替語言等溝通方式,造成的結果一般是“令人反感,產生誤會”,要麼是“深情款款,讓人動情”,眼神過多的人一般是屬於“心靈詩人”。
在餐桌上與人交談時,用眼神看對方時要遵循“三角法則”。“大三角”:雙方處於公眾距離,而且不太熟悉,或是陌生時,可以虛視對方的頭與兩肩三點,形成一個虛擬的對視大三角空間,既讓對方感覺你在對視他,又不會覺得不自然,這一法則尤其適用於異性之間。“小三角”:雙方關係一般,處於一米左右的距離的時候,可以采用這種眼神對視方式進行溝通,把他前額兩端看成兩點,再加下巴處一個點,形成虛擬的三角對視空間,同樣可以起到前麵所論述的作用。“金三角”:雙方關係熟悉,溝通距離比較近,麵對麵的時候,溝通一方可以把對方的雙眼看成兩點,鼻子看成一點,三點成線,這個小三角虛擬空間就成了雙方對視的區域。當然,別忘了適當地要進行眼神的直接對視,特別是強調談話內容,或進一步確認對方態度的時候。
眼神交流的藝術很複雜,其中包含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道理。在飯局中,要慢慢地學習理解對方的心理、情緒和思緒。切忌用貪婪、板滯、陰險、狡詐的目光和人交流,這樣的眼神會讓原本愉快的飯局變得沉重。眼神應該配合我們溝通的情境和內容有所調整,也要與我們的動作、表情同步,隻有做到手到眼到心到,麵部表情自然,並流露出自信、自然、精神、真摯、坦誠的目光,才能達到最佳的溝通效果。
學會利用眼神這種語言與人溝通交流,就會讓你在應付各種飯局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尤其是在生意場的飯局上,眼神的交彙尤為重要。一個無助的眼神,可以讓自己人來護駕擋酒;一個坦誠的眼神,可以得到生意夥伴的好感與信任;一個告誡的眼神,可以讓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地打住或者挽回;一個真摯的眼神,可以讓你交到更多的朋友;而一位女士冷若冰霜的眼神,也會讓前來搭訕者知難而退。
在餐桌上,恰到好處地利用眼神與人進行溝通交流,會勝過千言萬語。
合理的飯前催眠,不要讓緊張破壞整體氣氛
調查表明,95%的人都害怕當眾說話,尤其是在正式的場合,如朋友喜宴、同事聚會等。其表現為:沒有自信、手足無措、表情不自然,甚至不知道第一句話應該怎樣講,就像“茶壺煮餃子,有口倒不出”。這些都是緊張的表現。
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因此會不可避免地給現代人增添許多精神上的緊張和壓力。適度的精神緊張,可以成為人們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然而過度緊張卻會讓人錯失很多機會。
每一個赴party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一舉一動能牽動周圍人士的目光,閃耀著魅力的光環。誰都希望自己是派對中的主角。但在打扮上,奉勸大家謹記:物極必反!除非參加的是一個對服裝有特殊要求的派對,比如假麵派對或化妝舞會等,否則千萬不要為了追求過度的眩目而損毀自己的形象。在大多場合,最重要的還是自然、自在。隻要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真正價值,保持自己的獨特風格,你就一定可以充滿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