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用人失敗,我事後反思了一番,得到這樣的啟示:
第一,企業對於人才的使用,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得不到對方回應,尤其是對方的行為損害了企業的總體目標,當事人企圖始終將自己維持在不可替代位置的時候,作為管理者,不能不考慮采用平衡的策略去降低用人的風險,防止因為某個人的變故而導致企業相關環節局部運轉不暢。
第二,對於這類“手藝人”,公司最好是任用其擔任單純的技術職務,盡量避免任用於管理崗位,否則,容易讓他們為了保持自己的技術權威、為了自己的飯碗而利用職權排斥同行,給部門或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和損害。
警惕自己成為招聘中的“免費高參”
24年6月,順德容桂鎮華口工業區一家二百餘人的五金企業在人才網上發布年薪28萬元招聘HR經理的消息。一時間,很多HR經理的簡曆像雪片一樣飛向該公司,我也是其中之一。當時我所在的公司屬於順德同行業十大企業之一,我在這家企業擔任集團公司HR經理,正值春風得意之時,年薪也達到了兩位數,符合市場行情,單純從薪資上講,捫心自問,我自己感覺很平衡,應該不是很在乎這些了,但同時我又感到好奇:這是一家什麼背景的公司,開出的籌碼竟然高於職場當時同等職位的大公司?出於好奇,我也加入了應聘者的行列,在網上向該公司投遞了簡曆。
前一天接到該公司一位劉小姐的電話,預約第二天上午9點麵試。
上午8點50分,四輛的士幾乎同一時間抵達該公司門口,我下車一看,自己先嚇了一跳,其他3個人也大吃一驚:我們4個人太熟悉了,其中2人在順德知名企業擔任HR經理,另一人是東莞虎門一家大型化工集團的現任HR經理,平時我們都有聯係和交流。顯然,我們這些人是這家企業經過精心準備,從堆積如山的簡曆中挑選出來的。我們相互打了個招呼,都想看看這家企業究竟搞什麼動作。
9點整,該公司時任HR經理的黃先生召集我們進入會議室,簡單介紹了公司的基本情況,並說明自己能力不夠,公司隻好另請高明,希望從我們中間選出一位來接替他的工作,以便把該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這時,該公司的老板走了進來,黃先生馬上作了介紹,其中有一段滑稽的話令我至今難忘:“我們老板學曆不高,初中隻上了一年就開始創業,但通過這些年的打拚,能力上已經達到了EMBA的水平,從他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上,公司全體同人都這樣認為。”——馬屁真是拍得夠響,竟然把EMBA說成“公司全體同人都認為”。盡管感覺渾身發麻,我們還是在沉默中等待對方的下一個動作。
老板開口了,先是大大讚揚了我們這些人的個人簡曆,然後要求現場提問,讓我們4人先後解答,並希望一人給出一個答案,不能雷同。
我們4人依然一言不發。老板用流利的廣東話提出了他的第一個問題:“我這裏有2多名員工,平時我對他們也不錯,別的廠工作15個小時,我這裏最多12個小時。可是,這些員工寧願去做15個小時的工作,卻不願在這裏與我共同發展,昨天又有十多人離職。請你們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聽完之後,我們這些久經沙場的HR經理都明白了,這公司從老板到HR經理都不安好心,自作聰明地請我們來,原來是設置了一個圈套,想讓我們這些資深的HR經理為他們做一次“義務診斷”,當一回免費的高參。
就像聽到口令一樣,我們4人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相視一笑,出門找了個地方,一邊喝啤酒,一邊取笑那黃經理的經典名言……
別給隻會賣弄的企業勞累
早年為飯碗奔波的日子裏,我曾經遇到過一些“十惡不赦”的麵試官,這些心理變態的家夥要麼在麵試中提出工作之外的刁鑽問題以顯示自己的高明,要麼打擊應聘者的自信、折磨對方的心理以尋求自娛自樂,要麼為自己尋找心理平衡,不放過麵試的時機在應聘者麵前吹噓賣弄。不過,我始終把握一條:堅持“騎馬找馬”的原則,絕不延誤到失業之後才尋找工作,因此,在應聘與麵試中,我就自然而然地免受這些無良麵試官的戲謔。
隻要經曆過麵試與跳槽的職業人士都可以發現,失業之後再找工作,存在三個方麵的弊病:一是個人的自信會漸漸消退,總是擔心能不能順利入選自己“看好”的某個崗位,能不能馬上找到飯碗,而尋找崗位的時間越長,越容易失去這種自信,甚至會越來越懷疑自身的個人能力;二是經濟上的負擔會越來越重,銀子大多貢獻給了為尋找工作而必需的衣食住行,時間越久,經濟上磨損越大,“存量”也就越少,於是,壓力自然就越來越大,最後甚至會因為經濟問題而心慌意亂,不得不勉強屈就,或者屈於經濟壓力而隨意應承一份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作為暫且“將就”的棲身之所;三是個別無良企業和管理者會因為你暫時沒有飯碗而首先從態度上輕視你,從語言上折磨你,從自信方麵打擊你,從待遇方麵蓄意壓低你的期望值,以達到用最低的代價買到最高附加值的廉價勞動力這一目的。失去工作之後,你在世俗人的眼裏,就是“落毛的鳳凰不如雞”,麵對企業的麵試官,你要處於一種“仰視”的角度,不得不承受這樣的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