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做你的領導,你總是不服氣,總是與別人過不去,想方設法拆別人的台,弄得自己像是生來就為了與人爭鬥的賤骨頭一樣。我曾經多次坦誠地勸阻你,甚至毫不客氣地批評你,希望你懸崖勒馬、與人為善,而你,總是要麼置之不理,要麼強詞奪理。我直言你的能力有問題,你不高興;說你的人品有問題,你不承認;說你的性格有問題,你不接受……
你看到我似乎事事順心,眼紅了,不舒服了,在老鄉中、在公司內捏造事實,搬弄是非,私下敗壞我的名聲,有人不明真相,有人似信非信,但大多數同事知道我一貫的為人,我的名聲你敗壞不了……
本想讓你在這裏混上幾年,而你卻不顧自己從事行政工作的特殊身份,也不去考慮和顧及我的尊嚴,私下參與到一小撮員工發泄對公司不滿的密謀鬧事之中。即使聽到了你當麵供認不諱的說辭,我仍然不敢、不願相信,但事實擺在麵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不得不讓你遠離企業,回家自謀出路……
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寬容你,希望將你教育、改造成光明磊落的職業人士,三年了,我不得不承認“朽木不可雕”的古訓,不得不麵對你已經不可救藥的現實。我並不是你的衣食父母,也不可能將你當菩薩一樣長期供奉起來,還是送你走吧,我上輩子好像也並不欠你的啊……
警惕職場厭倦情緒的困擾
從學校到職場的新人,經曆了三到五年的磨礪,經過了“饑不擇食”般的學習和吸收之後,許多新人脫穎而出,成為了公司和所在崗位的骨幹力量。同時,幾乎有半數以上的新人卻進入了職業迷惘與困惑之期,開始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領域或崗位職業感到厭倦,滋生出“幹一行,厭一行”的倦怠情緒,甚至對自己當初選擇進入這一行業、這一領域、這一崗位的原始興趣,以及今後是否應該繼續沿著這條職業發展路線走下去、是否有能力繼續走下去等問題產生了懷疑。
於是,從事銷售的人員厭煩了無休無止的出差,即使勉強外出,也是出於一種無可奈何、草草應付的心理,絲毫不能從工作之中找到樂趣;生產管理、質量管理人員厭煩了日複一日的簡單重複,希望躍馬檀溪,另辟蹊徑,不再受困於咫尺之地;HR人員更是懷疑自己“入錯了行”、“嫁錯了郎”,內心深處不免時時萌生和籌劃改換門庭、另謀它就、有希望進入其他領域或其他崗位的打算;尤其是“打雜”性質的崗位工作人員,早已日久生厭,隻知自己整天忙於事務,忙得暈頭轉向,卻不知這些年來一天到晚究竟在忙活什麼,何日才是盡頭,也希望走出這類不明不白的事務性崗位,希望尋找一方施展自己抱負的淨土。
這類現象在我們的職業起步階段,也曾或多或少、或深或淺、或明或暗地遭遇過。陷入這種職業厭倦情緒的困擾之中,如同航行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之上,由近及遠都是白茫茫一片,看不到陽光,看不到彼岸,看不清方向,看不清路在何方,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究竟是什麼。在偶爾沉醉、偶爾清醒之中分別剖析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一時覺得自己強大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時又覺得自己渺小得弱不禁風,自卑得無地自容。既沒有勇氣毅然放棄現有的領域或崗位,轉行去從事一份全新的工作,又沒有激情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之上實現新的突破。
經曆了一段徘徊與混沌時期,毅然拿起紙筆,通過白紙黑字客觀地寫下對自己的認識,並在靈魂深處反躬自問:我是誰?我的優勢在哪裏?我的劣勢有哪些?我會做些什麼?我能做些什麼?我究竟想要得到什麼?如何定位自己?如何走向彼岸?答案寫在紙上,目標刻在心裏。
找準前進方向,放棄橫向目標,調整職業規劃,確定果斷“轉行”或繼續向縱深發展,實現崗位突破,力爭成為專門領域的“專業殺手”,再進一步熟悉所在行業、所在公司、所在領域、所在崗位的相關細節,眼前便豁然開朗,一條清晰的職業發展主線就自然而然呈現在麵前。
看不到這條主線,你就走不出職業厭倦、困惑、萎靡不振的圈子,就需要重新分析、評估和規劃自己;看清了這條主線,你就成功地走出了那個令人迷惘的是非之地,就可以胸有成竹地邁向既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