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給所有職場人的忠告(1)(1 / 3)

想想自己該不該加工資

年底年初,對於忙碌了一年的打工者來說,一般這個時候,公司會有一個“交代”。其中,許多人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加薪的機會,也有許多人雖然望眼欲穿,希望公司雪中送炭,可加薪的機會卻又一次擦肩而過。這些人可能始終不明白:為什麼不給我加工資?其實,原因很簡單!

你的工作屬於“簡單勞動”

一名五十多歲的電工,在本公司服務滿十年了,查閱人事檔案,發現他是我見過的打工時間最長的員工,1980年由江西贛州南下廣東,先後服務了六家公司,電工證更新了一次又一次。前不久,電工向組長和HR經理提出加薪的要求,電工組長在報告上深表同情,希望公司看在他十年如一日的“苦勞”上,“表示”一下,而HR經理不敢做主,沒有在報告上簽署任何意見,直接拿著報告與我商議,我看到“現工資”一欄標明25元,提筆簽下兩個字——暫緩!

為什麼不給他加工資?

第一,他目前的工資25元符合市場行情。對於一名工廠的普通電工來說,這一工資標準不算高;但對於公司來說,用這個工資標準去市場上招人,並不難,即使某個人不做了,公司也不擔心找不到接替者。

第二,他的崗位工作難度並不大,“可替代性”較強,不屬於“稀缺人才”之類,人才市場上擁有電工證的人員數不勝數。

第三,公司是經濟實體,不是慈善機構,隻認可功勞,不認可“苦勞”和“疲勞”,將加薪當成福利的做法不利於將員工引導向積極貢獻的方向。

一名倉管員現工資20元,也要求加工資,聲稱:如果不加2元,就辭職。我大筆一揮:同意走人!這類人,也隨時可以找到替代者,公司有沒有你這個人無關大局,並且你以離職要挾公司更是錯上加錯,如果表現好一些,也許還可以“酌情”考慮。

所以,對於“簡單勞動”之類的崗位,當事人的工資隻要符合市場行情,領導層一般不會再考慮“錦上添花”。

你不是骨幹員工

幾名分廠廠長、集團層麵的部門經理,公司每年總是要在5元~10元的幅度內“表示”一下,為什麼?道理也很簡單,這些人屬於企業的中堅力量!平時,一個分廠,一個部門的工作由他們在主導,他們相當於鎮守一方的“諸侯”,股東們的利益、經理人的“政績”由他們創造,給他們加薪,首先是對他們工作成績的認可和表彰。工作沒做好的“諸侯”,可以撤換,但既然將他放在那個崗位上,就要給他相應的待遇和激勵。這類骨幹隊伍中,大多數人是憑著真本事贏得了加薪的機會,他們是企業和經理人手下“撐門麵”的人物,不給他們加薪,給誰加?

同樣,廠長、經理的下屬中,也有一批骨幹隊伍,這批人也是給廠長、經理創造“政績”的人,於是,由廠長、經理提議的加薪名單,經過HR部門審核後,隻要加薪幅度不越過公司薪酬體係劃定的範圍,隻要當事人沒有明顯、影響較大的過失,職業經理人或老板便會大筆一揮,寫下“同意”二字!

你不在“親信”之列

哪些人屬於親信?

第一類親信,是領導身邊的“小人物”,比如秘書、助理、司機之類,因為常年累月在領導身邊工作,領導既可以看到其功勞,也可以看到其苦勞;更重要的是,無論私事、公事,領導都喜歡交給他去辦,他能讓領導放心,也能將領導“伺候”得恰到好處。作為回報,到了加薪的時候,領導怎麼會忘記這些人?

第二類親信,屬於領導介紹進入某個崗位的員工,或者領導“慧眼識才”,建議直接主管提拔上來的基層“小官”。這類角色,不需要領導打招呼,甚至不用使一個暗示的眼色,許多善於察言觀色的主管、經理自然會上報名單,於是,這批人也成了幸運兒!

第三類人並非親信,但仍然榜上有名,他們屬於領導為了平衡某種關係而特意關照的對象,似乎有一點交易的性質。領導給這類人加工資,並不是企求當事人有所表現,他的重點在於希望當事人背後的人物能夠投桃報李!

許多基層職員喜歡攀比,為什麼給別人加工資,而不給自己加工資,道理很明白:別人屬於領導依靠的對象,而自己並不屬於骨幹隊伍;別人屬於上司的親信,而自己不在此列;別人屬於“稀缺”人物,而自己屬於“大眾化”員工,屬於隨時可以被替代的對象,如果你的工作讓誰來做都一樣,領導怎麼會給你加工資?

離職原因有幾句是真話

企業管理者,無論職位高低,都會隔三差五地遇到下屬申請離職的現象,而在離職原因中,盡管因人而異,填寫得五花八門,並且看起來種種理由都相當充分,但我們仔細推敲,或者做一次有心人去深挖一番,就可以發現這些理由大多是離職者冠冕堂皇的借口。在離職時敢於向企業公開表達不滿,實事求是地指出企業的不足之處,向管理者說明真實原因的離職者越來越少了。分析這類現象產生的根源,仍然走不出利益驅動的圈子。

第一類情況,不敢說出待遇上的不滿。企業培養了員工,員工成長進步了,而企業卻不願依據市場行情去給予相應的待遇,總認為員工是自己培養的人才,理應一輩子感恩戴德,理應長期擔當廉價勞動者的角色。此情此景之下,假如員工在離職申請中說明自己尋求更高待遇的真實想法,企業管理者常常會覺得員工“忘恩負義”,出於憤恨的心理,在員工離職交接過程中要麼百般刁難,要麼千方百計地克扣工資。而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員工為了順利脫身、減少損失,隻得編造諸如“家裏有事”、“回家治病”之類可以通融的“大道謊話”來避免臨走時利益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