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昊昊蒼天(1 / 3)

子昊夜裏一向少眠,能小睡片刻已是難得,此時剛剛醒來,披一件雲色單衣斜靠於龍榻之上,臉色蒼白一如前日,撐起身子,親手攙了欲要俯身叩首的伯成商,笑道:“一別三年,昭公可還記得當初朕說過的話?”

伯成商被他握住的手微微顫抖,仍堅持叩拜下去,“老臣未有一日敢忘,萬幸主上無恙,終有今日君臣再見!”

子昊輕緩一笑,慢慢向後靠上軟墊,微合雙目,似在回憶著什麼,“那日昭公離京西去,朕曾說過,要你守國自保,以待來日,不出三年,朕定會請你還朝,今天,朕做到了。”

伯成商道:“老臣亦未負主上所托,昭地四境國靖民安,即便是麵對穆、楚等強國,亦可有一爭之力。”

子昊聞言,笑中略帶了不易察覺的苦澀。

雍朝王族得天下近八百年,傳至二十五代幽帝為王,因聽信佞臣讒言興兵伐穆,以致天下大亂。從此王族威望漸失,九域諸國紛爭不斷,數十年來愈演愈烈。

幽帝末年,穆國借兵勝之勢,先後滅嬴、啟、陟、禳等小國,西臣昆侖,東逼帝都,擴國土千裏,一時盛極。待到襄帝九年,東海後風國禍起蕭牆,五位公子因爭奪王位掀起變亂,導致一國分崩離析。諸公子先後自行立國,卻被宣、楚兩國乘虛而入,兩年之內五國盡亡,領土以雲澤湖為界一分為二,宣、楚各得其一。

襄帝十二年,柔然族脫離王族自立為國,欺宣國老王賓天,新王初立,貿然犯其邊境。宣王姬滄親率大軍迎戰,大敗柔然於赤峰山。與此同時穆國發兵漠北,柔然走投無路,最終臣服於宣王,邊境八百裏城池卻為穆國所得。

自此穆、楚、宣三國漸成鼎立之勢,數年來攻伐兼並諸王封地,九域間戰火連綿,弱小侯國人人自危,黎庶百姓苦不堪言。而帝都之內太後篡政,無端興兵滅巫族、誅九夷,窮兵黷武,國弱民疲,情勢已危如累卵。

子昊微一抬頭,“這是在那岄息手中壓了數日的軍報,昭公不妨一看。”離司得他示意,自禦案上取來一封書簡,交給伯成商。

伯成商展卷而閱,一見之下,素來沉穩持重的老臣驀地直起身子,麵色大變,“文簡兵敗!”

子昊閉目養神,“二十萬王師身葬倉原,文老將軍及其三子力戰而亡,朝中自此已再無可用之將。”

伯成商震驚過後,仰天悲歎。

自東帝二年大將衛垣被太後一黨迫害,憤然反出帝都,投奔穆國後,雍朝軍中唯有義渠侯文簡拜將領兵,獨撐大局。如今經此一役慘敗,將折兵損,帝都外無拒敵之軍,內無安國之策,已幾近名存實亡。

伯成商念及往日與文簡將相攜手,輔國安政,誰知三年一別,竟成永訣,不禁悲從中來,再看那奏報日期,赫然已是五日之前,“倉原失守,那叛軍豈不……”話到嘴邊,心驚之下,竟未敢再說下去。

子昊夜裏一向少眠,能小睡片刻已是難得,此時剛剛醒來,披一件雲色單衣斜靠於龍榻之上,臉色蒼白一如前日,撐起身子,親手攙了欲要俯身叩首的伯成商,笑道:“一別三年,昭公可還記得當初朕說過的話?”

伯成商被他握住的手微微顫抖,仍堅持叩拜下去,“老臣未有一日敢忘,萬幸主上無恙,終有今日君臣再見!”

子昊輕緩一笑,慢慢向後靠上軟墊,微合雙目,似在回憶著什麼,“那日昭公離京西去,朕曾說過,要你守國自保,以待來日,不出三年,朕定會請你還朝,今天,朕做到了。”

伯成商道:“老臣亦未負主上所托,昭地四境國靖民安,即便是麵對穆、楚等強國,亦可有一爭之力。”

子昊聞言,笑中略帶了不易察覺的苦澀。

雍朝王族得天下近八百年,傳至二十五代幽帝為王,因聽信佞臣讒言興兵伐穆,以致天下大亂。從此王族威望漸失,九域諸國紛爭不斷,數十年來愈演愈烈。

幽帝末年,穆國借兵勝之勢,先後滅嬴、啟、陟、禳等小國,西臣昆侖,東逼帝都,擴國土千裏,一時盛極。待到襄帝九年,東海後風國禍起蕭牆,五位公子因爭奪王位掀起變亂,導致一國分崩離析。諸公子先後自行立國,卻被宣、楚兩國乘虛而入,兩年之內五國盡亡,領土以雲澤湖為界一分為二,宣、楚各得其一。

襄帝十二年,柔然族脫離王族自立為國,欺宣國老王賓天,新王初立,貿然犯其邊境。宣王姬滄親率大軍迎戰,大敗柔然於赤峰山。與此同時穆國發兵漠北,柔然走投無路,最終臣服於宣王,邊境八百裏城池卻為穆國所得。

自此穆、楚、宣三國漸成鼎立之勢,數年來攻伐兼並諸王封地,九域間戰火連綿,弱小侯國人人自危,黎庶百姓苦不堪言。而帝都之內太後篡政,無端興兵滅巫族、誅九夷,窮兵黷武,國弱民疲,情勢已危如累卵。

子昊微一抬頭,“這是在那岄息手中壓了數日的軍報,昭公不妨一看。”離司得他示意,自禦案上取來一封書簡,交給伯成商。

伯成商展卷而閱,一見之下,素來沉穩持重的老臣驀地直起身子,麵色大變,“文簡兵敗!”

子昊閉目養神,“二十萬王師身葬倉原,文老將軍及其三子力戰而亡,朝中自此已再無可用之將。”

伯成商震驚過後,仰天悲歎。

自東帝二年大將衛垣被太後一黨迫害,憤然反出帝都,投奔穆國後,雍朝軍中唯有義渠侯文簡拜將領兵,獨撐大局。如今經此一役慘敗,將折兵損,帝都外無拒敵之軍,內無安國之策,已幾近名存實亡。

伯成商念及往日與文簡將相攜手,輔國安政,誰知三年一別,竟成永訣,不禁悲從中來,再看那奏報日期,赫然已是五日之前,“倉原失守,那叛軍豈不……”話到嘴邊,心驚之下,竟未敢再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