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周恩來第二次約馬文瑞談話。
這一次,周副主席一見馬文瑞就風趣地說:“文瑞同誌,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非你這個‘馬主席’出馬不可!”
馬文瑞覺得有點奇怪。
周恩來接著說:“前兩天,陝甘省委書記朱理治同誌找我訴苦,說他那裏的工作很不好做。”
馬文瑞聽到“朱理治”這個名字,便有些不舒服。說老實話,西北的許多同誌,對“肅反”問題解決後,仍然讓這樣的人擔任黨內重要領導職務有看法,但中央已經決定的事情,也不好提什麼不同意見。周恩來一下便看出了馬文瑞的思想,故意又說:“朱理治同誌告訴我,”他故意把“同誌”兩個字咬得很重,“說你被錯誤地關押以後,陝甘邊東地區的老百姓很不安,謠言和誤解不少,有人認為是白軍把他們的馬主席抓走了,靠邊境地區的許多老百姓幹脆跑到蘇區以外去了。‘肅反’問題解決後,那裏的老百姓仍然不信任紅25軍。盡管他們一再講‘馬主席已經被放出來了’,老百姓沒有親眼看見,就是不相信,思想情緒很不穩定,陝甘省委工作很不好搞呀。”
周恩來說到這裏,停下來,注視著神情異常嚴肅的馬文瑞。他發現馬文瑞表麵依然很平靜。但由那緊咬的嘴唇和微微皺著的眉心,可以看出,他的內心很不平靜。這種心情他很能理解。他深知每一塊革命根據地的開辟,都充滿著血與火的鬥爭,充滿了堅忍不拔的奮鬥和犧牲。根據地的領導人,是在群眾鬥爭的疾風暴雨中衝殺過來的。他們和那裏的群眾建立了親密無間的革命情誼和血肉聯係,他們在那裏群眾的心目中,就像高高聳立著的大山一樣峻拔,一樣受人尊敬、令人敬仰。這種情況,就連當初下令抓走馬文瑞的朱理治,也不得不承認:他在那一帶的老百姓中威信很高,許多人一提起‘馬主席’就動感情,請求派馬文瑞同誌去東地區安民,不然我們的工作無法開展。”他也知道,這種情況下,提出讓馬文瑞去東地區有些強人所難。因為“肅反”問題雖已解決,但一手造成這場災難的人並沒有查辦。中央在這個問題上考慮再三,分析了各方麵的情況,還是采取了慎重態度。他也知道目前這麼處理,許多受迫害的同誌是會有些想不通的。周恩來正沉吟著,卻聽馬文瑞懇切地問:“周副主席,你看我什麼時候動身合適?”
“當然是越快越好呀!”周恩來顯出很高興的樣子,親切地拍了拍馬文瑞的肩膀,說“文瑞同誌,你辛苦一趟吧。你去了,見了老百姓隨便嘮一嘮,讓群眾親眼看到你這個‘馬主席’果真還平平安安,大家也就放心了,好吧?”
馬文瑞說那好吧,我一兩天就動身。”周恩來立即著人找來西北保衛局局長周興,要求他派人護送馬文瑞去陝甘邊東地區,隨即又取出一套洗得很幹淨地軍服遞給馬文瑞,風趣地說:“去時,穿上這身衣服,群眾就會相信他們的‘馬主席’和紅25軍原本是一家人嘛。”周副主席考慮問題細致人微使馬文瑞很受感動。
兩天以後,馬文瑞在西北保衛局的劉子義陪同下騎馬進人陝甘邊東地區。他穿著周副主席送他的那一套軍裝,外麵套著那件老羊皮祆,頭發剛剛理過,騎在一匹棗紅馬上,容光煥發,顯得格外精神。一路上老百姓迎來送往,問寒問暖,氣氛十分熱烈。這天到達東地區革命委員會所在地臨鎮。
“馬主席回來啦,馬主席回來啦!”
正是陽光溫暖的冬日的中午。當他們牽著馬從鎮街上走過時,遠遠地就認出馬主席的老百姓奔走相告,鎮街兩邊轉眼之間聚集了許多群眾。
“馬主席,咱老百姓可把你盼回來了!”
“馬主席,你該好著哩吧?”
“馬主席,這回回來可再不走了吧?”
“馬主席,到底是些什麼人把你們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