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守候在無邊的空虛裏(1 / 2)

蘇小小墓李賀

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鬆如蓋。風為裳,水為珮。油壁車,夕相待。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吹雨。

蘇小小是南齊時錢塘名妓,相傳鍾情於建康才子阮鬱,但為阮家所阻,遂於憂傷中咯血而死。時年十九歲,葬於西湖畔西泠之塢。唐李紳《真娘墓》詩序雲:“嘉興縣前有吳妓人蘇小小墓,風雨之夕,或聞其上有歌吹之音。”《樂府詩集》載有《蘇小小歌》一首:“妾乘油壁車,郎乘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鬆柏下。”詩歌哀婉淒惻,演繹了蘇小小至死不渝的忠貞愛情,大約是蘇小小死後,時人哀之而作。至唐,文人多有詩吟詠蘇小小。柳中庸《幽院早春》詩雲:“無事含閑夢,多情識異香。欲尋蘇小小,何處覓錢塘。”白居易《楊柳枝詞》其五雲:“蘇州楊柳任君誇,更有錢塘勝館娃。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溫庭筠《蘇小小歌》雲:“買蓮莫破券,買酒莫解金。酒裏春容抱離恨,水中蓮子懷芳心。吳宮女兒腰似束,家在錢塘小江曲。一自檀郎逐便風,門前春水年年綠。”這些詩或表達了對一個多情的佳人的向往,或抒發對一段愛情悲劇的惋惜。顯然,在蘇小小身上,詩人們既看到了一個深情婉轉的生命境界,也感受到了人生不完滿的憂傷,他們對蘇小小的愛憐和追憶都出於一種現實情懷,出於一種此在人生的理想。

但《蘇小小墓》與上不同。這裏沒有追憶,也沒有哀歎或讚美,隻是描摹了一個這樣的場景:幽蘭搖曳著露珠,香煙嫋嫋飄散,茵席被鋪開了,油壁小車靜立路旁;那飄柔如風的是新娘的嫁衣,清潤如水的是新娘的玉佩,而蘇小小正倚在車旁,靜靜地等待。此時,燭光熒熒,搖曳不定,整個西陵都被籠罩在蕭瑟的風雨裏。這個場景雖然有些陰冷,但它確實是一個婚禮前的場景。解詩人一般以楚辭“被薜荔兮帶女蘿”的山鬼形象來與蘇小小相比,認為同樣表達了絕望而執著的情感。這種比較並無不妥,但如仔細分辨,兩者之間的不同也是明顯的。《山鬼》詠唱的是思念:“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美麗的山中女神正守候著一個承諾,並由此體會到了時間的漫長,而悲憤和失望不過標誌了思念的熱切和纏綿。但《蘇小小墓》卻沒有這樣的思念。“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恰與《山鬼》的“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形成對比,它否認了等待的對象,隻保留了一個等待的姿態。因此,“夕相待”不過是一個背景提示,而《山鬼》中的“歲既晏兮”倒是充滿了長夜漫漫、人生蹉跎的悲哀。實際上,《蘇小小墓》與時間無關,它的立意並不在於抒發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而隻在於展示一個憂傷的場麵。《蘇小小墓》和《蘇小小歌》也不同。“何處結同心,西陵鬆柏下”表達的是以生命來承擔愛情,是現實人生的絕望和悲愴,是一種不甘和抗爭。而“油壁車,夕相待”,無論使你感到多麼憂傷,它確實隻有寧靜甚至是冷漠。但是,蘇小小還在等待,她不再等待任何人,她隻是等待著。那麼,她的等待不過是命運的展示吧,如果一個已死了的人無所謂命運的話,那它所展示的就隻能是一個哀婉的姿態了。

沒有青驄馬,也沒有思念,隻有一場婚禮,在一個風雨之夕,靜靜地等待自己的時辰。但是,如果沒有情人,李賀又何苦為蘇小小安排這樣一個婚禮的場麵呢?我們還是可以從《蘇小小歌》中找到啟發。《蘇小小歌》實際上是一首樂府民歌,所謂“何處結同心,西陵鬆柏下”,可能受到《神弦歌》中《清溪小姑曲》等的影響。其曲雲:“開門白水,側近橋梁。小姑所居,獨處無郎。”小姑是清溪廟中女神,而這是一首以人神戀愛為主題的祀神曲。南朝的祀神曲已不再專由巫覡來唱了,它在社會上流傳,與此相應,似乎所有那些死去的美麗的姑娘都被神化。那麼,《蘇小小歌》也可能是人們祭祀蘇小小的“神弦曲”。“妾乘油壁車,郎乘青驄馬”和“小姑所居,獨處無郎”都是人神戀愛的儀式,所反映的隻是歌者對一個亡靈的哀悼之情,而與蘇小小生前的情事無關。李紳所謂“風雨之夕”的“歌吹之音”,大約也暗示了這種古老的民俗風情。李賀的《蘇小小墓》當然也可以這樣來讀。詩人對場麵的細致描寫,實際上是一個想象展開的過程,是一種心理模擬行為。而“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所表達的就是李賀對人鬼殊途的焦慮和哀傷吧。在這個心靈的儀式中,李賀像情人一樣地詠唱著,它彌補了新郎缺席的遺憾,這樣才不至於更加委屈蘇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