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花影朦朧的風情(1 / 2)

天仙子張先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對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這首詞前有一段小序,雲:“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嘉禾即今浙江嘉興。張先約在五十二歲時,任嘉禾判官一職。年高而官小,難免傷感平生,且詞中有“臨晚鏡,對流景”之句,所以,學者一般都將這首詞看作是嗟老傷懷之作。但這個小序明說是“以病眠”,而詩中則雲“持酒”、“午醉”,兩相矛盾,且古人傷老,往往以悲秋為題,而此詞卻是傷春。所以,那個小序其實信不得,因其並非詞中原有,而是好事者加上的。

詞的主題既是傷春,主人公亦非詞人自己,而是一個女子。宋代女子吃酒是平常事,柳永、李清照詞中多有這樣的描寫。“臨晚鏡”則是傍晚女子卸妝的場景,這與前之“午醉醒來”、後之“明日落紅”的時間順序是相接的,並不指晚年。“往事”、“後期”,皆指情事,其中的“期”乃相約、承諾之意。上闋說的是往事已逝,不堪回首,而後約又難以期待,所可守候者,唯有白天的酒和晚上的孤影而已。詞的意境哀婉憂傷,與李商隱的“他生未卜此生休”的沉著痛心頗不相同。所以,這首詞隻能是代失意女子自傷傷春之作,主題和寫法也與北宋前期所流行的情詞相符。

“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是這首詞的詞眼,可謂神來之筆,不但圖畫優美,而且境界朦朧神秘,最使人著迷。一對小小的鳥兒,在夜晚來臨的時候,相互依偎著臥在細軟的沙灘上,在柔柔的水聲中,靜靜地睡去。這是一幅溫馨而安寧的圖畫。一切是那麼自然,它們仿佛從來就在那兒,不但月光明暗、花枝搖曳與它們無關,時光的轉換、流逝也與它們無關。那些溫柔的沙和水,那些多情的雲、月和花,都或遠或近地守護著,小心翼翼地避免驚動這對鳥兒。它們就這樣相擁在自己的夢鄉裏,並在不經意間出現在女主人公的視野裏。這其中的深情,以及深情背後的天荒地老,是那麼優美而又深沉,充滿了啟示性,它會感動女主人公這個不眠的夜吧!

雲、月、花、影,不僅是這對小小的禽鳥的欣賞者和守護者,它們自身也是一個充滿了生機、諧趣,充滿了情愛暗示性的完美景象。靜謐的夜色中,明月如鏡,高高地懸在深藍色的空中,那是一份孤獨。而晚風初起,一縷雲彩悄無聲息地纏上了這輪孤月,於是,寂靜無人的夜空中,月亮變得羞澀起來,月色卻更加柔媚。這是它們的夜,那個“破”字暗示了夜的纏綿和喜悅。在這樣的夜色中,花枝也變得不再安寧,它在搖曳中發現了身下的花影,於是,在風的節奏中,在月的光輝裏,時而攜手翩翩起舞,時而逗弄嬉耍。這是一個安寧的夜,無邊的夜色裏充滿了愛的溫馨。雲和月的幽會,優雅中包含了激情;而花和影的嬉戲,則如兩小無猜的情懷。整個世界就如一首愛的月光曲:自由、深情、美麗,時光也變得舒緩而綿長,如碎波粼粼的水麵,靜靜地流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