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感受不到事情本身的樂趣,是很危險的。我們想想看,人的一生中永遠都有人給你外部的確認嗎?永遠都有人從外部激勵你去做事嗎?
第三種誤區叫“忽視、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說很餓。媽媽說“你不餓”。這就是否定他的感受。孩子摔了一跤,尤其是男孩子摔倒以後,媽媽過來說的第一句話是:“不疼不疼,快起來。”設想一下,我們成年人如果在廚房裏摔了一跤,伴侶過來說“不疼不疼”,你心裏是什麼滋味。
如果父母經常用否定和忽視感受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孩子也會感受不到別人的痛苦。我們經常見到有的孩子把媽媽氣得半死,孩子過來說“別生氣,生什麼氣,生氣有什麼用”。他會忽視他人的感受,很難融入社群中,甚至會傷害別人而不自知。
以上所說的這些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常出現的問題,我們可以對照一下。如果不讀這本書的話,我們會不會在這條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第四種誤區叫“以消極後果作為懲罰”。
要分清楚兩個概念,一個叫作“直接後果”,一個叫作“消極後果”。
直接後果:比如,你跟孩子約好了,晚上五點半吃晚飯。五點半,孩子在看電視,你叫他吃飯,他不來。再叫他,還是不來。半個小時後,孩子來了,飯沒了。你可以直接告訴孩子:“我理解你,但是的確沒有飯吃了,要不明天早一點兒吃飯吧。”
消極後果:比如,孩子失手打碎了杯子,你一氣之下說:“今晚不允許看動畫片。”不能看動畫片和孩子打碎杯子之間沒有必然的聯係,這不會讓他變得更乖,而是讓他學會了怎樣欺騙你。消極後果和直接後果的區別是特別明顯的。
還有一類典型的錯誤是體罰。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安全屏障,父母在揍孩子之前醞釀的氣氛是特別嚇人的。孩子如果感受到父母失控,他整個安全的屏障就徹底被摧毀了。這導致孩子今後有任何錯誤,父母都不能指責他。因為父母一指責,孩子就擔心後麵的摧毀,害怕父母有可能會突然不要自己了,或者害怕父母會突然變得像不認識自己的人一樣。
情感引導讓親子溝通順暢
這些都是我們常見的錯誤,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叫作“情感引導”。通過情感引導的方法幫助孩子建立大量的情感類的詞語後,他才能夠學會用成人的方式來跟父母溝通。我們可以回憶一下,當我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首先教他的是什麼詞,通常是爸爸、媽媽、月亮、星星、汽車、銀行這些名詞。
所以,孩子小時候為什麼會經常撒潑、打滾,躺在地上不停地哭,是因為孩子除了這招之外不會別的方法了,沒有人教過他用什麼樣的方法是有效的。
如果一個人感受不到事情本身的樂趣,是很危險的。我們想想看,人的一生中永遠都有人給你外部的確認嗎?永遠都有人從外部激勵你去做事嗎?
第三種誤區叫“忽視、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說很餓。媽媽說“你不餓”。這就是否定他的感受。孩子摔了一跤,尤其是男孩子摔倒以後,媽媽過來說的第一句話是:“不疼不疼,快起來。”設想一下,我們成年人如果在廚房裏摔了一跤,伴侶過來說“不疼不疼”,你心裏是什麼滋味。
如果父母經常用否定和忽視感受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孩子也會感受不到別人的痛苦。我們經常見到有的孩子把媽媽氣得半死,孩子過來說“別生氣,生什麼氣,生氣有什麼用”。他會忽視他人的感受,很難融入社群中,甚至會傷害別人而不自知。
以上所說的這些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常出現的問題,我們可以對照一下。如果不讀這本書的話,我們會不會在這條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第四種誤區叫“以消極後果作為懲罰”。
要分清楚兩個概念,一個叫作“直接後果”,一個叫作“消極後果”。
直接後果:比如,你跟孩子約好了,晚上五點半吃晚飯。五點半,孩子在看電視,你叫他吃飯,他不來。再叫他,還是不來。半個小時後,孩子來了,飯沒了。你可以直接告訴孩子:“我理解你,但是的確沒有飯吃了,要不明天早一點兒吃飯吧。”
消極後果:比如,孩子失手打碎了杯子,你一氣之下說:“今晚不允許看動畫片。”不能看動畫片和孩子打碎杯子之間沒有必然的聯係,這不會讓他變得更乖,而是讓他學會了怎樣欺騙你。消極後果和直接後果的區別是特別明顯的。
還有一類典型的錯誤是體罰。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安全屏障,父母在揍孩子之前醞釀的氣氛是特別嚇人的。孩子如果感受到父母失控,他整個安全的屏障就徹底被摧毀了。這導致孩子今後有任何錯誤,父母都不能指責他。因為父母一指責,孩子就擔心後麵的摧毀,害怕父母有可能會突然不要自己了,或者害怕父母會突然變得像不認識自己的人一樣。
情感引導讓親子溝通順暢
這些都是我們常見的錯誤,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叫作“情感引導”。通過情感引導的方法幫助孩子建立大量的情感類的詞語後,他才能夠學會用成人的方式來跟父母溝通。我們可以回憶一下,當我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首先教他的是什麼詞,通常是爸爸、媽媽、月亮、星星、汽車、銀行這些名詞。
所以,孩子小時候為什麼會經常撒潑、打滾,躺在地上不停地哭,是因為孩子除了這招之外不會別的方法了,沒有人教過他用什麼樣的方法是有效的。
父母教了他一大堆名詞,而實際上最應該教給他的是,這叫作“沮喪”,這叫作“開心”,這叫作“分享”,這叫作“快樂”,這叫作“協調”……這些情感類的詞語,才是父母最應該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教給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