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平靜的父母更能得到尊重與信任(1 / 3)

家長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外部觸發器是什麼,並且針對這些觸發器做一些相應的功課,才能夠慢慢地遠離遇到某一個場景就抓狂的情況。

先找到你的情感觸發器,知道接下來你要做的事是什麼。

很多人在碰觸到觸發器後會直接吼叫,是因為他直接掉進了第二步,即不斷升級的想法。

比如,當你看到孩子的玩具亂糟糟時,就立刻會想:為什麼總是我來收拾玩具?!接著想:除了我之外,誰對這個家都不操心!覺得自己特別委屈、特別痛苦,繼續想“我怎麼嫁給這麼一個人”,最後把孩子叫來罵一頓。

這是你給自己增加了很多煩惱,你讓自己的想法不斷升級。最後,讓自己對整個人生的不如意,借由這麼一個觸發器,全部迸發出來了。

又如,家裏人把內衣亂扔,把家裏弄得亂糟糟的,你會立刻想到他們對這個家不負責任,他們根本不愛這個家。說不定他們根本就不想回這個家,能不過就不過了。從地上扔了一件內衣,最後直接上升到幹脆別過日子了。

因此,要小心。

怎樣改變自己的想法不斷升級的習慣?學會把自己的發飆過程慢慢地記錄下來。記錄和跟蹤是一個有效減少吼叫的方法。通過記錄大吼大叫的內部觸發器、外部觸發器與孩子無關的觸發器和隨時增加新發現的狀況來覺知自己。

當你一次一次地記錄自己發飆的過程的時候,你發飆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少。

我們首先得知道自愛。大量的吼叫發生在那些離異的父母身上,因為離異的父母更孤單、更無助,沒有人幫他們。一個人扛著整個家庭的責任,壓力大到某種情況之下時,他難免會喊一聲。

有的父母會缺乏睡眠,尤其是家裏有兩個孩子,小的那個晚上睡覺本來就很費勁兒,還要喂他吃奶,大的那個還不聽話。當一個人缺乏睡眠的時候,是很容易脾氣急躁的。

還有就是有人感覺沒有自己的時間,一切都被這個家庭占據了。要照顧孩子、照顧老人,要養車、掙錢等,什麼時間是我自己的時間?一旦想到這個問題,人們就難以抑製內心的痛苦。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一書沒有去責怪這些喜歡發飆的父母,沒有去責怪這些大吼大叫的爸媽。這本書首先表示理解,讓我們知道每個人其實真的都不容易。

當你能夠了解、觀察和接受自己的時候,才給我們後麵的改變帶來一些機會。

如果不去了解、觀察、記錄、改變,你就做不到最後的那一步。

書裏有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無論是否看見自己,你的孩子始終在觀察你。”也就是說,永遠有一個攝像機在拍著你,把你的一言一行記錄下來,這聽起來很嚇人,實際上孩子就是這麼做的。

有時候,孩子跟你描述的他眼中的那個你,會讓你覺得特別吃驚。

家長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外部觸發器是什麼,並且針對這些觸發器做一些相應的功課,才能夠慢慢地遠離遇到某一個場景就抓狂的情況。

先找到你的情感觸發器,知道接下來你要做的事是什麼。

很多人在碰觸到觸發器後會直接吼叫,是因為他直接掉進了第二步,即不斷升級的想法。

比如,當你看到孩子的玩具亂糟糟時,就立刻會想:為什麼總是我來收拾玩具?!接著想:除了我之外,誰對這個家都不操心!覺得自己特別委屈、特別痛苦,繼續想“我怎麼嫁給這麼一個人”,最後把孩子叫來罵一頓。

這是你給自己增加了很多煩惱,你讓自己的想法不斷升級。最後,讓自己對整個人生的不如意,借由這麼一個觸發器,全部迸發出來了。

又如,家裏人把內衣亂扔,把家裏弄得亂糟糟的,你會立刻想到他們對這個家不負責任,他們根本不愛這個家。說不定他們根本就不想回這個家,能不過就不過了。從地上扔了一件內衣,最後直接上升到幹脆別過日子了。

因此,要小心。

怎樣改變自己的想法不斷升級的習慣?學會把自己的發飆過程慢慢地記錄下來。記錄和跟蹤是一個有效減少吼叫的方法。通過記錄大吼大叫的內部觸發器、外部觸發器與孩子無關的觸發器和隨時增加新發現的狀況來覺知自己。

當你一次一次地記錄自己發飆的過程的時候,你發飆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少。

我們首先得知道自愛。大量的吼叫發生在那些離異的父母身上,因為離異的父母更孤單、更無助,沒有人幫他們。一個人扛著整個家庭的責任,壓力大到某種情況之下時,他難免會喊一聲。

有的父母會缺乏睡眠,尤其是家裏有兩個孩子,小的那個晚上睡覺本來就很費勁兒,還要喂他吃奶,大的那個還不聽話。當一個人缺乏睡眠的時候,是很容易脾氣急躁的。

還有就是有人感覺沒有自己的時間,一切都被這個家庭占據了。要照顧孩子、照顧老人,要養車、掙錢等,什麼時間是我自己的時間?一旦想到這個問題,人們就難以抑製內心的痛苦。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一書沒有去責怪這些喜歡發飆的父母,沒有去責怪這些大吼大叫的爸媽。這本書首先表示理解,讓我們知道每個人其實真的都不容易。

當你能夠了解、觀察和接受自己的時候,才給我們後麵的改變帶來一些機會。

如果不去了解、觀察、記錄、改變,你就做不到最後的那一步。

書裏有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無論是否看見自己,你的孩子始終在觀察你。”也就是說,永遠有一個攝像機在拍著你,把你的一言一行記錄下來,這聽起來很嚇人,實際上孩子就是這麼做的。

有時候,孩子跟你描述的他眼中的那個你,會讓你覺得特別吃驚。

書裏有一個案例,有一個心理醫生,他9歲的女兒在早餐的時候扮出一副難看的樣子,兩腿大大張開,一跳一跳的,嘴裏還發出類似怪物的吼聲。他問女兒扮演的是什麼動物,女兒回答:“爸爸早晨就是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