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知道了”。
“好,去忙吧”。
翰林院的大學士看著宋恒的背影陷入了沉思,說實話從前他根本不喜歡這些出身貧寒的學子,總覺得他們出身農家,該好好在家裏種地,生下來是什麼這一輩子就是什麼,但如今這些看來他當初的想法有些幼稚了。
這些人沒有好的出身依靠,所以幹活都十分盡心,勤快肯幹,認真努力,比起那些做事魯莽不管不顧的的世家子弟要好不少,用著更是得心順手,尤其是宋恒,這幾年來編撰的書比別人要多一倍,每日勤勤懇懇的,品行也不錯,重情重義,知恩圖報,為人不驕不躁,做事穩妥,大學士如今還是很看得起宋恒的。
更別說人家如今還在皇帝麵前留了名字呢。
吏部的官員考核到翰林院考核的時候,就開始檢查他們編撰的書籍,大學士一直在旁邊陪著,當看著那一遝子整齊的書籍,考核的官員拿起來看了看,不自覺的點了點頭,在看看名字是宋恒。
想了半天也沒有想起來,那家大人的孩子如此出色,在翻了翻自己手上的檔案,此人出身農家,是二甲進士出身,之後又在翰林院當了三年的左庶士,然後皇帝下了旨意封了官職,直到如今。
“諸位可能不知道,這位兄台在皇帝麵前也是留了名的,和他當初一起進來的編修就隻有他麵聖機會最多,聖上之前還特意傳召過呢”,大學士在一旁開口說道。
“既如此,那我們就留名了”,考核的官員說完以後就把宋恒的名字寫了下來。
隨後又加了幾個朝中大人家的孩子,和幾個看著不錯的,前麵這些都是明裏暗裏打點過得。
宋恒本就是個有能力的,才學出眾,更何況還在皇帝麵前留名了,如今沒有宋恒的名字,皇帝要是看到了奏章,全都是官員家的孩子,肯定會覺得有貓膩,萬一皇帝要是因此猜測他們吏部,那可就不值當了,因此宋恒的名字得加上,還得在加上幾個看著還不錯的。
如今皇帝的年紀越來越大了,猜忌就越來越大,真要是這麼明晃晃的官員勾結,估計他們都得腦袋搬家了。
大學士本以為這些官員還要去看看宋恒他們這些人,沒想到他們以公務繁忙為由告辭了。
大學士當下就找到了那幾人,說是他們已經被吏部留名了,有人遺憾,有人高興,嚷著要請客。
大學士又說了兩句:“先別著急,你們等著吏部的升遷文書到了再說,到時候也不遲的”。
眾人一聽也覺得有道理,變不在說什麼了,這回還多人都猜到了宋恒回升官,畢竟人都已經見過幾次皇帝了。
但想到宋恒剛沒了祖父,倒也不好開口直接說恭喜什麼的,畢竟人家孝期還沒到呢。
吏部尚書在給宋恒定官職的時候定了一個六品的翰林院侍講,也就是說宋恒日後有機會和翰林院的大學士一樣給這些學子們講課了。
在他看來宋恒無背景出身農家,皇帝要真是賞識,早就給升官離開,何至於要他們吏部考核呢,在說了翰林院侍講也是很不錯的,畢竟給他也升了官呢,七品變六品,別人想來也說不出什麼的。
皇帝最近心情很是不好,前幾天他感染了風寒,沒想到這幾天桌子上的都是請安折子,在細細一打聽,原來是通政司的左參議抱病在家,最近都是右參議子檢查這些奏章,這左參議是太子的人,右參議是二皇子的人,他讓他們兩個兄弟監國,但沒想到老二竟然如此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