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當他是快要升天了嗎?皇帝想到這裏,直接就砸了茶杯,可如今朝廷上能和太子分庭抗禮的也就隻有老二了,剩下幾個完全沒有那個實力,想到這裏臉更黑了。
太子本就是嫡長子,深得朝中那些老臣的支持,如果他趁機打壓了老二,那麼對他也是不利的。
這時候剛好有人送來了吏部擬定的京城官員升遷的折子,皇帝看著折子上的人命,笑了笑,看到一個熟悉的不自覺的皺了皺眉頭。
翰林院侍讀,如果真的蓋章的話,他在翰林院又得呆上五年了,要知道這五年期間可是能發生很多事情的。
皇帝想到這裏,立馬讓人叫通政司原本的右參議進宮,一個時辰後,這位大人被貶了,皇帝念他伺候多年,讓他回鄉養老。
一道新的旨意送到了翰林院,宋恒才學出眾,重情重義,成了正五品的通政司右參議,即日上任,不僅如此皇帝還宣他進宮。
宋恒坐在回家的馬車上,想起了剛才和皇帝的見麵的事情,眼神晦暗不明。
皇帝要他當場發誓自己這一輩隻忠於他一人,宋恒當下就跪下來了說自己這輩子都隻忠於皇帝一人,永遠隻效忠西乘的皇帝陛下,如有違背誓言便天打雷劈不得好死,甚至還用自己的家裏人發了誓。
這麼多年的聖賢書也不是白讀的,而且宋恒本就已經規劃了自己的未來,他是西乘的臣民,本來就隻效忠西乘的皇帝,做個純臣是最好的,絕對不會拉幫結派,苛責百姓。
當時的禦書房裏也就他們兩人,皇帝聽到這裏很是高興,感歎宋恒是個聰明的,不愧自己提拔他,如此識時務。
隨後又賞賜了宋恒不少好東西,讓他帶著回去了。
宋恒出身農家,本就和朝廷沒有多大的牽扯,更別說他的親人都已經相繼去世了,他在朝中無依無靠,家中親眷都在京城,皇帝提拔他也是看他好拿捏,在加上那個宋恒本來就個有能力的,又踏實肯幹。
宋恒也不是傻的,他沒機會上朝,但這不代表他什麼都不知道,尤其剛才皇帝說的種種更讓他覺得事情不簡單,尤其是皇帝還說了當初他幫他包紮的事情,說是還沒好好賞賜他呢,這讓宋恒更加有些不可思議,皇帝又不是傻的,他也不是第一次見了,要賞賜早就賞賜了,何必等到今天呢。
看來自己從今往後須得更加的謹言慎行了。
皇帝賞識他,讓他升官發財,但也會擋了一些人的道路的。
不過從明天開始他就得去朝廷上上朝了,以後三更天的時候就得起床準備了,總體來說宋恒還是很開心的,畢竟升官發財了。
等京城的一眾官員得到了消息之後已經是兩個時辰之後了,宋恒已經回家了,趙香兒知道自家相公升官了,便張羅著讓廚房多做幾個好菜慶祝慶祝,宋恒看了趙香兒一眼倒是沒有說什麼。
這通政司的兩位參議是幹嘛的,是檢查奏章的,看看奏章中有沒沒有什麼對哦皇帝不好的東西,或者說給裏麵加了東西的,都是各地的心腹上報的,可以說什麼時候都是能得第一手資料的。
官不大,但是作用大啊。
京城裏的一眾官員打聽了宋恒的身家背景之後更是有些不可思議,一個農家子,運氣好得了二甲進士進了翰林院,皇帝竟然讓他當了這通政司的右參議真是不可思議。
一個個打定主意明天要好好的看看宋恒是個什麼樣的人,自從幾年前宰相退了以後皇帝再也沒有封了,說是為了紀念宰相這位元老重臣,但底下人又不傻啊,沒了宰相皇帝的權利隻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