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朝堂上,像宋恒這種五品小官都是在最後麵的,幾乎見不到皇帝。

不過第一次上朝,宋恒還是很激動的,他相信自己也不會這一輩子就站在這最後被一排,總會升上去的。

左參議看著一旁的宋恒也是好奇,此人看起來甚是年輕,眼下得了皇帝的賞識直接就成了五品官,他也是羨慕的。

好不容易下了朝,左參議就在後麵叫住了宋恒,和他說了不少話,兩人最後一起去了通政司所。

他們的頂頭上司通政使幾日前家中老母親去世了,這幾日都在家裏忙著,因此不在,左參議一進去,就召集了裏麵的官員給他們介紹了宋恒,宋恒也認識了他們。

這個地方換個翰林院可不一樣,表麵上都是皇帝的臣子,但這裏的人明裏暗裏後背還是有主子的,宋恒很明顯肯定是當朝的皇帝。

左參議是太子的人,之前那個右的是二皇子的人,也算是互相製衡了,不過皇帝當麵貶了他,但今兒在朝堂上卻沒有訓斥二皇子。

這在一些人看來皇帝心裏還是有二皇子的,也更加堅定了二皇子還是有機會的,更別說貴妃的母家可比皇後的母家強了不止一點,綜合來看,眼下兩人都是有機會的。

太子雖是儲君,但畢竟皇帝還在,當初皇帝喜歡了能封,但也能廢的,不能說是地位穩固。

這通政司最大的是通政司正使,後麵就是宋恒和這位左參議了,也就是說在這個地方宋恒還是有一定的話語權的。

這些人都上前恭喜宋恒,宋恒說了如今家中長輩去世不久,正在孝期,等過了孝期定會請到家中做客的。

本朝本就重孝,宋恒這麼一說,這些人也不好說什麼了,但嘴上都是答應了。

眼瞅著時候不早了,眾人都忙起來了。

在這裏宋恒竟然還有了單獨公務的地方,讓他有些意外,桌子上也擺了不少的奏章密信,這些都要他一一查驗之後,送到皇宮的禦書房裏給皇帝查看的。

之前的右參議負責就是江南一帶的地方官員奏章和密信往來,宋恒也是直接接手了,北方一帶的都是左參議負責的。

宋恒隨後坐在桌子上開始查驗這些奏章,說實話這還是宋恒第一次見奏折,之前上交給皇帝的是策論。

先是檢查還要看裏麵有沒有傷人的東西,之前就有人給奏章裏麵放了藥粉,當時的皇帝不下心用手碰到了這個藥粉,好奇之下在鼻子邊聞了聞,結果粉末吸進了鼻子,沒幾天就去世了,後來查明是前朝的逆賊所為,隻為報複。

當時這個事情鬧得很大,後來通政司的官員就多了一個任務,要檢查這些奏章裏有沒有別的東西。

然後在開始看折子,分類,把要緊的事情放在最前麵,也好方便皇帝及時查看。

通政司本就在宮裏,等檢查過後,裝好送到皇帝的禦書房即可。

宋恒今兒也是第一天上任,不過他做事認真努力,一天下來也算是完全能上手了。

重要的折子要立即送到禦書房,其餘根據事情輕重緩急也必須得在三日內給皇帝送過去。

除非發生了重大的事情,否則地方上的折子都是一個月才送上來一回的,還都是請安折子。

幹了幾天下來,宋恒已經完全熟悉了這些,期間有一次送折子過去,皇帝又召見了他一回呢。

通政司正使也回來了,他自然也知道手下換人了,但宋恒不卑不亢,不驕不躁,比之前那個二皇子的人好的多了,不管是對上司還是下麵的人收拾客客氣氣的,也不耍官威,已經很難得了,出人意料讓像來堅持己見的通政司正使對宋恒的印象十分不錯。

在宋恒出孝在家裏舉辦宴會的時候他都親自去了。

這回宴會規格不大,但是隻要是比宋恒下帖子請的人,不管是從前翰林院關係好的同僚,還是如今通政司的人,全都來了,甚至大學士也帶了禮物來,說起來這還是他這麼多年第一次來宋恒家裏呢。

之前也是請過的,但他最多讓人送禮物過來,從沒有親自拜訪的。

宋天也從信中知道自家大哥升官的消息,他也很開心,他和宋恒就跟親兄弟似的,宋恒若是日後有機會高官厚祿了,他這個弟弟也是差不了的,而且有一個在京城當官的大哥就是好啊。

連知府大人日常對他都是很客氣的,之前去府城辦事,地方上來了六個縣令,知府大人對他是最好的,送的禮也是最重的,宋天這幾年也是積攢了些家業的,他雖不是那種絕世好官,但他也不是貪官,從來沒有說是搜刮過民脂民膏的,幹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

這些東西大多都是城裏那些有錢人家送的。

宋天也沒客氣都收下了,畢竟這些都是有錢人家的,也不差錢,而且他不收那些人還會想辦法繼續送,或者給李氏的,後來他就收了,但是想要他包庇是不可能的,正正經經的做生意宋天也是沒有找過他們的。

時間長了這裏的商人圖安穩,還是會定期給宋天送東西,但是他們也知道宋天不會故意難為他們的。

宋恒覺得自己日後還要打點關係,也是要用銀錢的,宋恒在京城當官,用的肯定更多。

說起來這幾年他攢下來的家業甚至比宋恒還多呢,畢竟翰林院就是個清水衙門,這是誰都知道的,宋恒後來進的通政司也是差不了多少的。

宋天幾次信中問候都給準備了不少的銀票給宋恒,宋恒雖說都給退了回來,但宋天覺得日後說不定還是用的到的,也都給宋恒留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