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後院的那片空地,趙香兒早已經讓人收拾出來了,她準備在哪裏劃分一個新院子出來,剩下的一半就改造成後花園,這樣前後院都有花園了。

前院的花園修繕過後可以招待宋恒的同僚,後院的呢,就可以招待來家裏赴宴的女眷,如此劃分也是正好。

趙香兒在這期間又置辦了一些下人,畢竟宋恒升官了,之前家裏的人本就不多,如今來家裏的人也不少,總不能讓人看著上不了台麵。

她又提拔了一個嬤嬤在自己身邊當管事,管著府裏的那些丫鬟婆子的。

這嬤嬤是當初她在人牙子哪裏買的,年紀也不大,也就三十多,長相一般,但這人是從皇宮裏出來的,很是難得,所以價格也貴不少。

趙香兒最後還是買了,她十三歲就進宮了,二十五歲才出宮,之前還是在貴妃娘娘身邊伺候的,見識也是有的,還有手段。

要不是被自家那黑心的丈夫賣了,恐怕也不會成這個樣子。

要說府裏的人多了,男的倒也罷了,可那些稍微有些姿色的丫鬟就有不安分的,竟然還在家裏塗脂抹粉的,想著勾搭宋恒。

好從此翻身做主,宋恒年紀不大,長相不錯,官位不低,以後前途說不定大著呢。

再加上趙香兒本就是個性子溫柔的,之前家裏人不多了,但是都是些安分的,倒也算了。

宋恒雖說一個也沒有看上,但是趙香兒還是覺得膈應的不行,一個個年紀不大,心思後來這位嬤嬤一來一出手整治,真是給趙香兒好好上了一課。

趙香兒以前就是口頭訓斥罷了,這位嬤嬤直接就動手了,還罰跪,掌嘴,處理了幾個心思不正的,直接給賣到了青樓。

提拔了幾個老實的,讓當了管事的,恩威並施下,剩下的人一下子就老實了。

這給趙香兒好好上了一課,有些人不是你對著她好就能好的,該出手還是得出手的,後來她把兒子身邊的丫鬟也都換成了婆子。

宋恒每日早出晚歸,也都是她親自照料的,一下子就斷了那些人的心思。

宋晟的書童就是虎子了,比他年長日常和他一起讀書,既能照顧他,日常兩人也能一起學習進步,宋恒和趙香兒很是滿意,更別說虎子本就是個好孩子。

宋謙的書童是趙香兒在莊子上挑的,比他大兩歲,父母早都去世了,跟著家中老奶奶,老奶奶去世以後也就剩下一個了,趙香兒看著小小的人兒也是可憐,就帶回家裏,讓他給宋謙當書童了。

至於宋懷還小,暫時還不考慮這個。

家裏如今前院是宋恒的書房,孩子們白天都在哪裏讀書。

後院是住的地方,孩子們還小,如今自然住在後院的,但是等他們大一些了,到了及冠之年,肯定要住到前院去的,畢竟後院說起來都是女眷居住的地方。

趙老漢和王氏從梨花村來了以後,就把自己在村裏的地全部過戶給了兒子金寶,還給了兩個女兒一人添上了二畝地,如今他們也不種地,就讓趙小寶一家免費種著,收成也是他們的,就當是幫他們了。

說起來都沒人敢信,當初趙老漢帶著家裏人來京城的時候,高氏居然也想帶著一家人一起來,說什麼都姓趙,他們兩家本就是一家子,但最終還是被趙老漢拒絕了,畢竟兩家早已分家,而且把地都免費給他們種了,也算是幫他們了,把地過戶給金寶也是擔心他以後萬一讀書不成還能有個生計。

別看他們都來京城了,但除了逢年過節的來和趙香兒一家一起,平時都是在莊子上的。

趙老漢覺得這裏才該是他們住的地方,本就是農家人,運氣好得了個好女婿,來了京城,但骨子裏還是覺得自己不配住在大宅子裏,認為住在莊子哪裏是最好最合適不過了。

金寶休息的時候會和趙香兒一起過去看看爹娘,有時候也會帶著宋恒和家裏的孩子一起過去。

一家人也就這麼過著,趙香兒在這期間有認識了不少的官眷,看起來比之前的那些還要更注重規矩形象的。

但宋恒如今也升官了,她的地位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了,雖說她娘家沒有別家顯赫,但是宋恒要有以後出息,她的日子就差不了。

更別說宋恒的三個兒子都是自己生的,可以說趙香兒的位子是很穩的。

宋恒也不是那種無情無義之人,發達了就拋妻棄子的,對趙香兒還是一如既往的好,每次領了俸祿都會給她買東西,因此一些人很是羨慕趙香兒。

期間又有人動了給宋恒送小妾拉攏她的意思,但幾乎都被宋恒拒絕了,實在拒絕不過就總到了莊子上。

畢竟那裏人不多,本就需要幹活的人,有人見宋恒壓根不收房,沒有這個心思,送了也是白送的,也吹不了什麼枕邊風,後來也就沒幾個送了。

宋恒也知道皇帝眼下也是盯著他的一舉一動的,這些女子都是來曆不明的,誰這知道是那家,跟別家有沒有藕斷絲連的,皇帝敢用自己,就已經提前把自己身家背景調查好了。

可別最後為了這些人,得罪了皇帝,不值當。

更別說他壓根就沒想過納妾這些事情,兒子都有三個了,一母同胞,最好不過,好好教養孩子,日後也都是有出息的,宋天家裏也是有孩子都是姓宋的,他們宋家子嗣也不算是凋零。

況且宋天之前來信說了,銀花又懷上了孩子,還是雙胎,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子,都是他們家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