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社會主義呼籲。活動在工黨內的托派組織。它是從工黨左派組織——好鬥傾向派中分離出來的。1991年11月,好鬥傾向派舉行大會,討論是否在即將來臨的大選中選派自己的獨立候選人,產生嚴重意見分歧。1992年1月,以好鬥傾向派創始人格蘭特為首的一個宗派被驅逐。格蘭特派於同年3月創辦出版物——《社會主義呼籲》,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該派別。該派反對托派中的極左傾向,主張重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認為隻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在英國和世界範圍內建立起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力量。
10.爭取工黨民主運動。建於1973年,屬左派組織,主要從棗推進黨內民主的活動,如對議員的定期改選。在70年代,該組織是推動領袖選舉製度改革的重要力量。1981年,該組織曾積極活動,支持托尼·本競選工黨副領袖。從80年代中期以後,該組織開始衰落。進入90年代,它內部發生分化。
11.保持聯係。建於1992年。其宗旨是捍衛工黨同工會的傳統聯係,以免遭黨內現代派的威脅。該組織認為:工黨就是作為勞工在議會中的代表而建立起來的,它應該繼續這樣下去。
12.工黨左派聯盟。是工黨內一些左派組織的聯合體,建於1986年6月。參與創建的組織有:爭取工黨民主運動,工黨婦女行動委員會,工黨黑人分隊和工黨婦女為愛爾蘭。此外還有一些左派刊物如《社會主義行動》、《社會主義組織者》和《工黨摘要》的支持者。該組織自從產生之日起,內部就存在著矛盾,參加聯盟的各組織在戰略性和方向性問題上存在著嚴重分歧。
13.工黨社會主義者。建於1990年5月,是工黨內三個托派組織——社會主義組織者、社會主義展望和工黨摘要——組成的聯盟。該組織的宗旨是尋求建立托派地方積極分子的聯絡網,並在地方和大區一級積極活動。該組織認為托派在工黨基層組織中已逐漸失去影響。
14.社會主義教育協會。工黨內的一個壓力集團。在1991年的工黨年會上,該組織提出動議,要求未來的工黨政府應建立一個統一的全國性的教育體係,這種教育體係必須有適當的資金保證,有行之有效的計劃和民主的管理,必須建立在社會主義原則基礎上使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同保守黨的黨內派別相比較,工黨的派別組織有如下特征:
第一,派別組織發達。將派別林立這一詞用於工黨是完全適用的。工黨內除了有帶有明顯政治傾向的派別組織之外,還有一些壓力集團。有些組織是跨越黨的界限,在黨外也有活動和分組織。第二,左派組織較多。工黨內的左派組織明顯地比右派組織發達。不僅有屬於溫和左派的組織和強硬左派的組織,而且還有很多極左的托派組織。第三,組織機構較完備。工黨內的組織,尤其是左派的組織不僅有自己的政策主張和要求,而且還有組織機構,如定期召開會議或年會,設有領導機構等。這就使得這些組織顯得較精幹、有能量。第四,分化傾向較嚴重。工黨內的派別組織曆史悠久且影響較大者少,多數都是經過分化之後衰落下來。
總之,工黨內部派別組織發達是它的一大特色。一方麵這使工黨具備了兼收並蓄的優勢,使不同主張的人和集團在一麵旗幟下共處,從而擴大了黨的黨員隊伍和選民隊伍;但是另一方麵,派別組織發達又使黨產生嚴重內耗,不同派別之間爭吵不已,既影響黨在選民中的形象,又分散黨的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探索、製定一個好的政策。
第八節 工黨的改革與前途
80年代初,工黨陷入嚴重危機,左派的掌權和右派“四人幫”的分裂使黨的力量急劇下降,在選民中的威信喪失,1983年大選的慘敗使許多人感到工黨要從此衰落下去,其地位要由自由黨——社會民主黨聯盟所取代。1983年金諾克任領袖後開始了對工黨自身的改革,到現在曆經12年,可以說工黨已完全改變了麵貌,重新崛起,不但保住了兩大黨之一的地位,而且很有希望在97年大選中擊敗保守黨,結束長期在野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