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當(1 / 2)

老林也不說她,隻自己拿了煙袋蹲在門外,一個又一個沉默著,吐煙圈。

小林愫心中,一半的得意一半的心虛,摻雜在一起讓她也食不知味。哪知那頓飯吃完,老林招手叫她過去,摸摸她枯黃的頭發說:“你知不知道,什麼是雙蒸飯?”

雙蒸飯,就是米飯上鍋蒸或煮好之後,再次放進蒸屜,灑上水,隔著蒸籠悶蒸兩次。這樣蒸出來的飯,體積膨脹,是比平常米飯個頭大許多,於是美其名曰“增飯法”,在糧食短缺的那數年裏,得以在全國推廣。

“什麼增飯?增的哪門子的飯?一樣的米,漲大好幾倍,吃進肚子裏去,還不是都是水?”

時隔多年,老林記憶猶新。這樣摻了水的蒸米飯一頓又一頓的吃,剛下肚仿佛自己已經吃了個肚圓,哪知越吃越餓越餓越吃,吃到後來一見到這一海碗的米飯就心發怵,隻覺得人心慌慌似無底洞,吃完也如沒吃一樣。

“我原當晉商的瓦當已是密門絕技,哪知還有這種法子,能在你眼皮底下造假,把人都當做睜眼瞎?”老林冷笑,滿眼的不屑。

林愫聽到舊事,也覺得唏噓不已。可她到底年少,對那些餓殍遍地的黑暗過往沒多大興趣,唏噓過後便是興致勃勃,好奇問老林:“晉商的瓦當,是個什麼東西?”

晉商鼎盛時期,晉商家中金銀珠寶堆積如山,便在這黃土地形的晉地之上挖地窖藏。晉商財富愈多,奢靡風氣大興,晉商大院之中亭台樓閣奇珍異獸遍布。

“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晉商愛炫富。”老林說。

“有炫富,自然有攀比。不然炫富,是炫給誰看呢?”

“攀比之心一旦起了苗頭,便似無底洞般永無止境。何況清末時期,晉商飽受外商攻訐,實力已經大不如前。”

“像以往那般揮金如土自然是不可維持,好在,有些家傳久遠的晉商,倒還知道瓦當這個法子。”

瓦當此物,原是晉商發跡之初,依仗的一點障眼法。

同樣都是做生意,晉商開的鋪子,看起來貨總比別家的亮眼齊全,一打眼就更招人喜愛些。

也沒甚難,將油燈點在鋪子四角,再從屋簷前麵拿下瓦當,在那瓦當上麵寫上字來。

賣布的,就寫布字,賣肉的,就寫肉字。若是字也不知如何去寫,那就畫上圖案罷了。

那片瓦當,被妥帖放在鋪子正中,客人上門,就總覺得這家貨物賣相更優,品質更好。

說白了,就是個靈異版的美圖秀秀。

晉商瓦當,經代代相傳已日漸精進。晉商大興奢靡攀比之風時,就有那外強中幹的沒落晉商大族,拿傳家瓦當出來畫上雲紋,又在院落四周點上一圈金銀式樣的煤油燈。

若有不知就裏的外人前來,打眼一看,隻見這晉商家中金磚鋪地,碧玉作瓦,好一派金碧輝煌的鼎盛之相。

又哪裏知道,這不過是一片瓦當的障眼法呢?

老林也不說她,隻自己拿了煙袋蹲在門外,一個又一個沉默著,吐煙圈。

小林愫心中,一半的得意一半的心虛,摻雜在一起讓她也食不知味。哪知那頓飯吃完,老林招手叫她過去,摸摸她枯黃的頭發說:“你知不知道,什麼是雙蒸飯?”

雙蒸飯,就是米飯上鍋蒸或煮好之後,再次放進蒸屜,灑上水,隔著蒸籠悶蒸兩次。這樣蒸出來的飯,體積膨脹,是比平常米飯個頭大許多,於是美其名曰“增飯法”,在糧食短缺的那數年裏,得以在全國推廣。

“什麼增飯?增的哪門子的飯?一樣的米,漲大好幾倍,吃進肚子裏去,還不是都是水?”

時隔多年,老林記憶猶新。這樣摻了水的蒸米飯一頓又一頓的吃,剛下肚仿佛自己已經吃了個肚圓,哪知越吃越餓越餓越吃,吃到後來一見到這一海碗的米飯就心發怵,隻覺得人心慌慌似無底洞,吃完也如沒吃一樣。

“我原當晉商的瓦當已是密門絕技,哪知還有這種法子,能在你眼皮底下造假,把人都當做睜眼瞎?”老林冷笑,滿眼的不屑。

林愫聽到舊事,也覺得唏噓不已。可她到底年少,對那些餓殍遍地的黑暗過往沒多大興趣,唏噓過後便是興致勃勃,好奇問老林:“晉商的瓦當,是個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