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過程和我們生活中電的傳導一樣,鈉離子相當於自由電子,自由電子數量多少決定是導體還是半導體,導體(電線)的粗細就是鈉窗的大小。生活中,功率越高的電器需要連接的電線越粗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不吃鹽,人會渾身無力,道理大家應該都清楚了:缺少由鹽提供的鈉離子,神經係統無法正常傳導。即中樞神經的命令無法傳導到你的四肢。
我們再來看大腦記憶的過程。
大腦通過五官和皮膚感受外界,接受信息,分辯出聲音、光線的強弱、氣味、味道、危險(痛、癢)和舒適與否。這些信息進入大腦黑箱(就是神經中樞,相關分析見本書其他部份),大腦黑箱把收到的信息肢解,肢解出的每個分信息對應產生一個電位,由此產生出由多個電位組成的電位群(當然,一個信息會形成非常多的電位數量,這個電位數量的多少依信息的複雜程度而定)。
大腦黑箱通過投射纖維與大腦的記憶倉庫即大腦皮層相連。你可以把大腦黑箱想像成半個城市,這半個城市的每一條出城的道路就是一根投射纖維。
信息分拆後產生的電位群中的每個電位,進入專用通道——投射纖維,通向記憶倉庫即大腦皮質細胞,控製一個大腦細胞由靜息電位形成高電位,負責一條信息的部份記憶。
一條進入大腦的信息被大腦黑箱拆分出多少個電位,就需要多少個腦細胞來承載,這些腦細胞群集構成一個整體,就合作完成了整條信息的記憶,記憶的過程就完成了。
怎麼樣把信息取出來呢?這個過程是這樣的:大腦接受到外界同樣的信息,產生同樣大小的電位群,如果完全相同,具有同樣電位的腦細胞就會回應,黑箱收到回應,說明該信息已經記住。如果少部份不同,相同的有回應,不同的沒有回應,說明這個信息和以前接受到的有所區別,不同的部份需要有處在靜息電位水平的腦細胞承載新的信息。
用記憶模型更能說明上麵的過程。
5000個燈泡,每個燈泡是一個腦細胞。把它們分成10組,每組500個。每組有一根主線連到控製器,主線為投射纖維,控製器就是大腦黑箱。每個燈泡的亮度可通過控製器調節,有1-500共500檔亮度,燈泡點亮表示存儲了信息。
現在在控製器上輸入“12969”,第一步,轉換。控製器把12969轉換成五個電信號,即5個電壓值;第二步,查詢。這5個電壓值先發送到1-10號線,即全線廣播,未得到回應,說明該信息未被存儲過;第三步,存儲。通過6號主線分時點亮第6組燈泡中的5個。因為輸出的電壓值不同,5個燈泡的亮度是不同的。
為什麼要通過6號主線呢?因為控製器的工作表上顯示,1-5號主線上的燈泡全亮,已經存滿了信息。
繼續在控製器上輸入信息,仍存儲在6號線倉庫,直到6號線所連燈泡已經亮起496個。接著輸入“12970”,12970是五個信號,6號線上隻有4盞燈沒亮起,存儲不了,信號發往7號線,7號線上的5個燈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