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打開頭頂那扇“天窗”

上海聯縱智達營銷顧問集團總裁何慕

這是我第二次給自三兄弟的書作序了。

其實,這幾年,我一直都在關注自三兄弟的發展動向。自從他從職業經理人轉型為企業顧問、營銷與管理講師,他的進步可謂突飛猛進,不僅接受各種企業或大學的邀請在全國各地演講,而且還先後出版了諸如營銷實戰小說《挑戰》、《做一名會賺錢的贏銷商》等書籍,以致還有人專門探討“崔自三現象”。

自三是一個善於總結並勤於思考的人,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寫出如此多的文章和書籍,而這本書,同樣是他多年來對於營銷與管理的係統而深度的思考,是他點點滴滴觀察、實踐與歸納的結果。在書中,他列出了很多企業麵臨的現實困局以及形成原因,並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作為本土營銷谘詢公司,這麼多年,我們服務過各行各業、大大小小的企業,誠如自三兄弟在書中所言,這些被我們“診治”的企業,都曾遇到過各種各樣的瓶頸:戰略、品牌、管理、營銷、人才……這些瓶頸,猶如壓在企業身上的一座座“大山”,讓他們負重前行,以致步履艱難,有的甚至掉隊或者在市場上消失……

競爭是殘酷的,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國的企業不僅要麵對本土企業的圍追堵截,更要應對來自國外的以戰略、品牌、運營、資本、技術、管理等見長的“大鱷”,它們才是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致命天敵”。

外資企業像駱駝,它們有豐富的“儲存”,虧損三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往往都不會“傷筋動骨”,它們有通盤而長遠的規劃,它們不會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而透支未來,就像書中所談到的“戰略虧損”是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一樣,它們往往采取蠶食和滲透策略,不動聲色地將對手排擠出局。

因此,中國的企業要想在後WTO時代存活下來,並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要保持機敏和靈活:

一是要爭取比競爭對手跑得更快,跑過競爭對手,你才能搶占更多的“領地”;

二是要善於抓住機會,中國的市場,機會依然很多,但隻有抓住了,才能讓機會成為“真金白銀”;

三是要從模仿到創新,書中談到,隻有在產品、價格、渠道、促銷、服務等方麵采取創新的策略與做法,才能擺脫低附加值、低操作空間的困境,才能擯棄同質化的“紅海”,而找到差異化的“藍海”,差異化是營銷創新的前提。

這些,對於中國本土企業來講,都應該會有很大啟發或借鑒意義的。

所以,我認為,這本書的最大價值,也許就是它不僅總結出了中國企業遇到的八大發展瓶頸,給出了突破瓶頸的思路,而且還詳細講述了營銷破局及市場業績提升的八大策略,給企業提供了可資參考的建議、模板或方法。

其實,現在的谘詢與培訓,解決的不單是“做什麼”,而是“怎麼做”,不是“掃盲”,而是“提升”,這些,跟我們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谘詢定位,都是不謀而合的。

此外,自三的書,總是有著自己的風格。他的書既能著眼於一定的高度,比如在宏觀層麵上,從企業戰略策略、品牌和服務等,來剖析企業做不強、做不大的深層次原因。同時,又能從微觀細節,比如,從實際操作的層麵入手來去談破局的路徑、方法與工具,這種高屋建瓴,既體現了自三的專業,也表現出他寬廣的眼光與視野。

每個企業的發展,都不會一帆風順,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瓶頸,遇到瓶頸並不可怕,關鍵是能否以積極的姿態勇於麵對,並大膽地突破各種束縛企業發展的“枷鎖”,打開頭頂那扇創新的“天窗”,隻有敢於突破自己,企業才能大膽地邁開步子,才能不斷地實現自我跨越,才能迎來屬於企業自己的輝煌!

最後,祝願這本書能早日麵市,以饗讀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