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在全國各地講課,就難免跟各種各樣的企業接觸。這些企業,規模有大有小,發展有快有慢。既有年營業額過千億的集團公司,也有規模小到幾千萬的中小企業;既有存在了將近二三十年的老牌企業,也有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的新企業。但它們的發展現狀,卻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企業,雖然“年輕”,但卻在所在領域位居翹楚;而有些企業,雖然“年長”,卻至今沒有長大,有的甚至還掙紮在死亡的邊緣。

造成這種結局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區域文化影響、經濟政策製約、企業體製、企業機製、企業領導人的經營理念與思路等等。但不可否認的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些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都曾遇到了一些瓶頸,對於這些“捆綁”企業發展的“天花板”,不同的企業,采取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企業扼腕斷臂,果斷堅決,以一時之痛,帶來蓬勃的發展生機,從而讓企業又步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軌道;而有的企業,卻瞻前顧後,亦步亦趨,畏首畏尾,或不敢打破,或再造、改良不徹底,結果企業徘徊不前甚至出現倒退下滑,從此跌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其實,事物是在破壞與建設、有破有立中向前發展的,任何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遇到各種瓶頸的製約,比如:

戰略的瓶頸:很多企業沒有清晰的戰略,這山望著那山高,看什麼賺錢就做什麼,造成戰略搖擺,始終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難以與對手進行有效區隔,造成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等等。

管理的瓶頸:一些企業快速發展,但管理卻跟不上,突出的表現就是靠指揮、靠命令,流程僵化,人浮於事,因為“縫隙”太多,到處出現“跑冒漏”現象,管理人員由於缺乏相應技能,不會管理或不善管理,上行下效一團糟。

人才的瓶頸:很多民營企業尤其是家族式企業,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不能及時調整人才選用模式,還是靠“親友團”來打天下,不能大膽使用職業經理人,人才結構不合理,或者人才斷層,造成人才梯隊建設跟不上,企業發展後勁乏力。

資金瓶頸:想做大但卻缺乏資金,由於自己是中小企業,不是所謂的國企,加上金融機構向來都是“嫌貧愛富”,隻“錦上添花”而不“雪中送炭”,造成企業融資困難,發展受到束縛,等企業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此時發展的大好時機已經一去不複返。

當然,有些企業還麵臨諸如體製等方麵的瓶頸,比如,較為保守而官僚的國營體製,容不得“外人”的家族體製,資產不明晰的集體體製等等。

如果說以上的瓶頸是宏觀或戰略層麵的話,那麼,企業還要時刻關注另一個關係到企業生死的微觀瓶頸,這就是企業的營銷瓶頸。

營銷是一個企業的龍頭,營銷做的好,企業業績優秀,一切的矛盾都可以消弭或隱藏,但如果營銷出現了問題尤其是瓶頸,並且不能得到有效突破的話,就會加速一個企業的衰亡,或者讓企業朝不保夕,進退維穀。

其實,企業做市場,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斷不能再回到原來的地方。近年來,我培訓過的一些企業,在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幾乎每年都在兩個億左右彷徨,無論怎麼努力,都很難有再大的突破,其實,這表明這些企業已經遇到了瓶頸需要突破,隻不過,他們自己有時不容易看出來罷了。而環顧四周,在我們身邊,不乏因為營銷戰略、營銷模式、營銷策略落後於市場的變化和需要而停滯不前甚至轟然倒塌的例子。像最早成長起來但到現在也沒做大的傻子瓜子,像當年以“永遠的綠色,永遠的秦池”而叫響大江南北、長城上下而現在卻“不再永遠”的秦池等等。這些案例也給了我們一些警示:當企業遭遇營銷“天花板”或困局的時候,就必須要想方設法破局,這些瓶頸如果不能夠得到及時的破解,就會困擾企業的快速發展,成為企業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並且很有可能會讓企業成為長不大的一個“侏儒”,甚至走向衰落或者毀滅。隻有通過營銷破局,實施流程再造或資源優化配置,找到新的增長點、突破口,企業才能鳳凰涅槃獲得重生,才能再創新市場輝煌,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角逐當中,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當企業突破了一個瓶頸之後,在不久的將來,企業還會遇到其它的一些瓶頸,其實,企業就是在這種不斷地瓶頸出現與打破之間,螺旋式遞進向上發展的,企業隻有敢於正視遇到的營銷瓶頸並敢於破局,企業才能打破舊的傳統,從而保持發展的活力,不斷地迎來新的局麵,開創更大的發展平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