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讓智慧的火炬伴我們前行(代序言)(1 / 1)

王鐵

聖賢之道,一為修德,二為弘誌。德誌興而事可成,事可成而誌愈行。則名實相符,聖賢之道可攬,人生之路可觀。若此,平凡之人,心路可史載、言行能利人。或可大有成效者,即謂真丈夫。本書以上項之言為炬,正人心態、授人智慧、活人潛能、促人成功。其核心主題是要以智慧之思,指點問津有路者,突破人生瓶頸,走出人生窪穀,抓住各種機遇,成就輝煌事業。簡言之,本書盈篇之文,盡皆真誠語、貼心語之建構。且語語動情,情流紙上。

年輕人(當然不隻是年輕人),最可怕的是自暴自棄,最可貴的是保持積極的心態,並擁有敢於拚搏的勇氣和智慧。智慧是什麼?智慧就是見識,是指人擁有的能夠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讀書,是增長見識的最有效的可靠途徑。本書中的一段段“智慧火炬”,或許可為希望增長見識的讀者們提供些許參照。當然如果能將書中所提供的內容信息加以開發利用,並在實踐中有更多的體驗與創新,那便是讀者和作者的共同心願了。

就人與人之間的基礎智慧來講,並無大的差別,之所以後來有了較大差距,關鍵在於積累與不積累之間。智慧高者,從不放過任何提高自我修養的機會,一遇有價值的信息,包括思想語言、事例等,便立即收集、積累起來。就如同身上有口袋,把有用的東西裝進去,久而久之,積累的東西越來越多,知道、了解的事物也就隨之增多,也就如同渾身上下裝滿了“智慧”。所以,智慧高深的人,無論是在語言表達,還是在實際工作中,都顯得較為容易。說話辦事,都能運用自如,就像“探囊取物”一般。而智慧缺乏的人,就很難做到這一點。由於這些人不善於積累,就像身上沒有口袋一樣,遇到有用的東西也沒地方裝,又不主動地去收集,結果是,許多特別有價值的信息就這樣被隨意地丟掉了。天長日久,因為渾身上下沒有一個可以用作收藏“智慧的口袋”,其所知道、了解的東西也就無法保存了。一遇事情,總是一問三不知,腦中和手中免不了總是空空的。缺乏智慧的人,無論是要表達思想,還是要實際操作,都顯得很困難,很不自如。一個人身上有“口袋”和沒有“口袋”,那是大不一樣的。人與人之間,有智慧或缺乏智慧的差距就這樣拉開了。

由此可言,人與人之間的智慧差別並非天性使然。而很多時候是因為前者有心積累,後者無所用心罷了。親愛的讀者朋友們,為了你的生活能夠暢快自如,為了你的事業能夠成功、多彩,趕快積累智慧吧!本書作者願為特別的你,獻出特別的愛……

行文至此,本該打住。然心中有話,禁不住再絮叨一段。學習是最好的積累,當然,學習的過程很苦、很難。然而.學會了,學好了,就不苦、不難了。相反,不學習就不會遇到學習之難。但學習之難是無法逃避的,你不受學習之難,就要受生活之難。學習之難隻是一陣子,生活之難卻是要一輩子。可以肯定地說,不受學習之苦難,必受生活之苦難。學習苦,不學習更苦。盡管本書作者也是位年輕人,盡管書中存在著淺顯、直露等年輕人寫作時容易犯的毛病.有些提法仍需要推敲,但書中所提供的內容信息卻是真實可信的。其思想觀點也是作者站在前人的肩頭上,於攀登途中辛勤采擷及思考所得。

假如這一柬柬智慧的火炬能將讀者的求索之路片刻照亮,那麼,作者在本書中所做出的種種努力,也就有了最可自豪的價值。

攜手前行吧,我尊敬的讀者,我的同道同伴們!

(作者係人民文學獎勵基金委員會副主任、華夏大家藝術創作中心總撰稿)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