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幸福·信仰·青春(1 / 2)

(白岩鬆)

2010年9月25日,央視主持人白岩鬆應清華大學時代論壇的邀請,為同學們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專題講座,與清華學子共同探討關於信仰、青春與幸福的話題。這篇演講,可謂經典,娓娓講述了“幸福”,“信仰”,“青春”這一年輕人最為關心的話題。

“幸福”是白岩鬆一直在思考的命題。這必須是一個可以持續很長時間的一種感受,這個概念不僅僅屬於個體,還屬於這個時代。在演講中,他說:“過去我們一直有一種幻覺,以為當物質目標實現時,幸福便為會伴生而來,但事實並非如此。”社會發展到今天,無數事實也表明了這一點,物質世界豐富了,並不能代表精神世界一定豐富,更不能代表幸福。最後,白岩鬆用了一句歌詞來進一步闡釋,“‘我贏了世界輸了你’,依然是輸,你贏了所有的東西但是你內心裏頭想要的東西沒有,你也是輸。”

白岩鬆認為,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有一個折返點,經濟發展會變緩慢,人們會開始往回追求其他東西。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當物質世界滿足了,人們便開始追求豐富的精神世界。比如,“尊嚴、幸福”等等。他說道,“我覺得未來的中國人不要騙自己,而是要更尊重自己,更懂聆聽來自自己內心的聲音,更要常問自己我要什麼?我是不是真的要它?”這句話是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的,要學會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信仰”,白岩鬆在演講中說:“隻要一個人有敬有畏,我便覺得這樣的人是可交的,是可信的,是這個社會理性的力量和前進的推動力量;一旦一個人無敬與無畏,那就壞了,我們的社會道德底線也會遇到嚴峻的挑戰。”由此可見,信仰在人與人的相處和社會穩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青春”,這是個多麼亮麗的字眼。白岩鬆在演講中總結了新的壓在年輕人身上的“三座大山”: 以“蝸居”為標誌的住房和物質壓力,以“蟻族”為代表的理想和現實的衝撞,以及職場上的爭鬥等社會現實。“這三座大山讓現在的年輕人不那麼理想了,不那麼浪漫了,必須現實和功利。很多時候大家說現在的年輕人沒什麼理想,請問是年輕人的問題還是時代的問題?”白岩鬆認為,青春的美好在於青春天然生成的不畏懼、浪漫、帶有理想主義色彩和勇於犯錯、敢嚐試。

隻要理想和良心在心中(俞敏洪)

2008年開學典禮,北大邀請了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講話,其演講題目是隻要理想和良心在心中。其內容主要是講俞敏洪自己的成功心得。

通過講述自己大學時代的故事,論述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必須要有持之以恒,不怕困難的決心,進而闡釋主題。

他在演講中說:“我們很多同學憑著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絕不是你們學習的終點,而是你們生命的起點。後麵的50年、60年,甚至100年你該怎麼走,成為每一個同學都要思考的問題。就本人而言,我覺得隻要有兩樣東西在心中,我們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一樣叫做理想。第二樣東西叫良心。”

在演講的結尾,他說:“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說的多麼好啊!激勵著我們去不斷奮鬥,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人生的關鍵時刻(孫振耀)

2005年3月28日晚,HP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孫振耀先生應邀登上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清華大學“時代論壇”講台,以一個成功職業人士的職場經曆和豐富的人生體驗為400餘名清華學子激情詮釋主題:“人生的關鍵時刻”。

孫振耀以自身成長和服務HP 23年的工作經曆,將職業發展的五項準則融入到五個小故事中:一、對待機遇的態度;二、理解社會對待成功的判斷標準;三、發揮自身的優勢;四、與老板相處之道;五、遵循企業文化。在這個五個小故事中,有很多激勵和啟發人的經典思想,值得廣大讀者認真學習和研讀。如:

“機會事實上是可遇不可求的,當然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盡量要去把握機會,或者是創造機會。”

“重要的不僅是你是否看得到機會,更重要的是你能夠全力以赴,而且能夠調整自己去適應這個機會。”

“要在這個社會成功,就要用別人的觀點看事情。”

“進入社會,除了自己的標準以外,那個社會成功的標準在每個地方、每個環境、每個行業、每個公司,在每一個時間點都是不一樣的,在國內、國外也不一樣。”

……

這些演講風格迥異、各有特色,深入淺出,簡練樸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學理,又有催人奮進的人生智慧;既有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也有輕鬆詼諧的即興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