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對北京大學師生的講話(1)(1 / 3)

克林頓

1998年6月29日 北京

陳校長,任書記,遲副校長,韋副部長:

謝謝你們。

今天我很高興能同一個人數眾多的美國代表團一起來到這裏,其中包括我夫人,還有我女兒,她是與北京大學有學術交流關係的許多美國大學之一——斯坦福大學的學生,我們當中還有美國國會的六名議員、國務卿、商務部長、農業部長、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美國駐中國大使、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白宮辦公廳主任和其他人,我想強調這反映了我們十分重視美中關係。

同學們,老師們,學校領導們,在這北大百年校慶之際,首先我想向你們全體表示祝賀。恭喜北大(中文)!

我相信我們大家都知道,這裏曾經是美國傳教士建立的燕京大學所在地,許多美麗的建築是一位美國建築師設計的,幾千名美國學生和教授曾在這裏學習和任教,所以我見到你們感覺特別親切。

當然,我很高興,在某種重要意義上今天與79年前的那天不一樣。1919年6月,燕京大學第一任校長司徒雷登先生,正準備在此地發表第一篇開學致辭。他準時來了,但學生們卻沒來,他們全都去參加致力改革中國的政治和文化的五四運動去了。當我讀到這段曆史時,我希望在我走進這座大禮堂時,能有人在座。非常感激你們今天前來參加。

經過100年的時間,北大已逐步發展為擁有逾兩萬學生的大學。你們的圖書館是全亞洲最大的。去年你們的畢業生有20%出國留學,其中包括半數左右數理學科畢業生。中國和亞洲以至世界各地,有超過百萬的人曾經訪問過你們的網址。在這新的世紀就要來臨之際,北大正領導著中國邁向未來。

我們來這裏是想同你們——中國的下一代領導者們——交流一下有關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美中關係的極端重要性。

美國人民非常仰慕中國數千年來在文化、宗教、哲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麵做出的貢獻。我們也清楚記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們兩國的堅強紐帶。如今,我們看見中國正處在一個通過迅猛全麵的改革趕超輝煌的往昔,並展現更加偉大的前景的曆史時刻。

就在30年前,中國還完全處在與世隔絕的狀態中。現在,中國已是一千多個國際組織和機構的成員,這些機構的影響遍及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麵,從航空到農業發展無所不包。中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向世界開放了她的貿易和投資。今天,正在美國學習的中國青年學生已達四萬人,在其他地方留學的人更有幾十萬之多。

你們的社會和經濟領域內的改革更加引人注目,正從一個封閉的中央指令經濟體係邁向充滿活力、日益市場化的經濟,創造出持續20年的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使人民在旅行、投票選舉、選擇住所、就業和受教育等方麵有更大的自由。你們使得幾億人口擺脫了貧困,人均收入過去10年來翻了不止一番。大多數中國人今天所過的生活,是他們20年前根本不敢想像的。

當然,這些變化也打亂了以往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並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過去每一個中國市民都一定能在國有企業中獲得一份工作,現在必須到就業市場上去競爭;過去中國工人隻需要完成北京計劃者的指令要求,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意味著必須在品質和創造性方麵與整個世界競爭。對於那些缺乏適當訓練、沒有技能、也沒有知識的人來說,這個全新的世界是難以應付的。

短期內一些勤勞善良的人們難免會失去工作。此外,人所共知,過去20年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能源使用模式,使環境、經濟和健康方麵付出了極高的代價,例如空氣汙染、森林減少、酸雨和水荒。

麵對一些挑戰,必須建立新型的培訓及社會保障製度。為了達到發展經濟同時改善環境的目標,必須實行新的環境政策和采用新技術。就我所知,根據中國人的智慧、創造才能和進取精神,以及過去幾天裏我從江澤民主席、朱鎔基總理和其他中國領導人的會談中所聽到的,我完全相信你們會取得成功。

在你們建設新的中國的時候,美國願意和你們建立一種新的關係。我們希望中國成功、安全和開放,和我們一起為建設一個更加和平與繁榮的世界努力。我知道,在中國和美國都有人質疑,中美兩國發展更密切的關係是否是一件好事。然而,我們都知道,世界轉變的道路以及你們這一代所麵臨的挑戰,都告訴我們兩國――美中兩國攜手合作遠比各自為政要好。

已故的鄧小平勸誡我們要實事求是。在新世紀即將來臨之際,事情是很清楚的。我們兩國的距離正在縮短,事實上任何國家之間的距離都如此。從前,一艘快船要由中國到達美國,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今天,科技令所有國家實際上都成了鄰邦。由手提電腦到激光,由晶片到比特(Byte),信息革命正照亮人類的智慧領域。思想、信息和金錢,可以在按下電腦鍵盤的一瞬間,從地球一方到達另一方,從而產生出不尋常的創造財富的機會,或者防止和征服疾病,甚或加深不同曆史和不同文化的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