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玩笑啊,我說中國作家有兩項……,第一項沒有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第二就是胡適、魯迅。因為有人就說魯迅多麼偉大,多麼偉大,我說中國人的驕傲在於有一個魯迅,中國人的悲哀在於隻有一個魯迅,這個作為造句來說這有一定的說服力和煽動力的句子,但是這個句子不通,因為所有的作家都隻有一個,沒有克隆和複製,中國隻有一個魯迅,中國也隻有一個李白,中國也隻有一個杜甫,中國也隻有一個曹雪芹,而且隻有80回再加後續40回,哪個作家都是隻有一個,怎麼能來倆,照抄也不好看啊。再想,英國隻有一個莎士比亞,英國有倆莎士比亞?法國隻有一個雨果,隻有一個巴爾紮克,所以關於中國隻有一個魯迅這個說法,而且魯迅有魯迅的年代,魯迅是作為一個精神的領袖,作為一個社會的良心,作為日本的一個代言人,作為一個青年的導師而出現的,原因就是那個時候這個社會已經沒有權利,沒有精神上的權利,他跟現在的情況也不一樣了,我們現在很難設想現在的老百姓和偉大的學生或者在座的中文係的學生,你們以嗷嗷待哺的心情等待著一位救星的到來,等待著一位精神導師的到來,說高舉起你們的火炬跟著我走吧,有人跟你走嗎?所以不同社會的發展,不同的情況下,人們對文學的期待也是不一樣的。我們中國有一個傳統,就是把很多東西尤其是把文學道德化,有些人對於文學的期待實際上是在期待著一個聖人,聖人不出…,咱們現在還沒有這樣一個聖人,瞅著活著的作家,誰的模樣也不像聖人,也不像魯迅,沒有那麼悲情,沒有那麼嚴肅,沒有那麼大的承擔,但是他忘記了不同的時期,就在文學史上能夠起到魯迅這樣的精神領袖的作用的作家也微乎其微,李白喜歡月,喜歡喝酒,杜甫好一點,叫詩聖,還有好多的也在那兒歎息,曹雪芹更不是,他絲毫沒有,在他的作品裏麵並沒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樣的一種高姿態,外國的作家也是這樣。
正文 第100章 話題與歧義(3)(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