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比武招親 二(1 / 2)

一夜無話...

薛雨也不記得自己究竟是何時睡著的,但是十幾年養成的早起習慣仍是令他不到辰時就睜開了雙眼。

薛雨從未感覺到如此疲憊,即使之前接受童榮再嚴苛的訓練也從未使他如此疲憊過,但是昨夜那個孩子短短的一席話,竟讓他覺得有千斤重擔壓在身上。

薛雨不是個自私的人,相反在童榮的言傳身教下他是一個很熱心的人。童榮雖然隻是一介武夫,但卻也是讀過書的,他深知書中蘊含的道理對於人的成長都是有益處的。

所以薛雨在童榮的教育下,是從小讀著聖賢書長大的。但是童榮又與那些迂腐的教書先生還不同,他喜歡將書本與生活相結合。

而這一次,薛雨遇到的麻煩顯然是書本中不曾說到的,童榮同樣沒和他講過,因為這些是他早晚都要麵對的,而到了這個時候,隻能有他自己去尋找解決方法。

別人能過做的,隻是開導他、引導他、給予他鼓勵堅定他的信心,其他的隻能夠靠他自己。

他自問還算與人和善,即使幫不到別人什麼,他總也是不想麻煩到別人。

他也知道那些人的死也的確不能怪他,隻是若是他沒有猶豫,若是他在第一時間出手,肯定能救下來所有人。

正因這些想法困擾了他許久,所以昨夜他遲遲未能入睡。要知道薛雨的作息向來是十分穩定且規律的,之前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今早的他,格外的疲憊。

不久,就有人為他準備好了洗漱用具。

洗漱完畢後,在昨日吃飯的廳內,他見到了同樣顯得不太精神的沈三郎以及與他們二人截然相反、神采奕奕的姚宏。

“二位今日可要隨我一同去看那比武招親?”沈三郎一如既往的客氣道。

“當然要去啦,我來就是為了看那比武招親的熱鬧來的,對吧童兄?”

“童盛”看了一眼姚宏,對沈三郎點了點頭,卻並沒有說話。

三人用過了飯,就直接前往了比武招親的場地。

“該說不說啊,這樊姑娘當真是好大的麵子,關尉大人居然舍得將校場請出來作為比武招親的擂台,嘖嘖嘖。”姚宏感歎道。

沈三郎笑了笑,沒有言語。

這校場其實是侯城駐軍的重要練兵場地。實際上,侯城是天下三軍之首的關寧軍的駐紮地之一,而侯城校場正是關寧軍的正式訓練步卒的場地之一。

正片校場幾乎占據了五分之一個侯城,可以說,整個侯城沒有比它占地麵積更大的場地了。

校場距離關尉府的距離並不遠,眾人並沒有乘坐馬車去,而是步行而去。

不過今天沈三郎卻沒有帶那麼多護衛,隻是將展護衛和劉青峰帶在了旁邊。

姚宏似乎完全沒有注意到沈三郎身邊的劉青峰,隻是在一旁不斷地絮絮叨叨地介紹著自己聽到的傳聞。

“你們知道嗎,聽說現在老郡王不在襄平府,好像是去京都了,聽說皇帝陛下還要給老郡王升官呢!”

“還升官?若是武職,老郡王已經官拜車騎將軍,是名義上的天下所有戰車軍隊的最高指揮者;論文職,官拜兵部尚書,甚至還兼任個禦史的言官;若是升爵位就更離譜了,老郡王往上就隻剩一字並肩的親王之位了。還升官呢,要我說最多就是進京述個職罷了!”

沈三郎不屑地笑道。

姚宏卻是出奇的沒有反駁,畢竟老郡王其實還年不過花甲,說是老郡王也不過是尊稱罷了。

一行五人很快就來到了校場,放眼看去,校場上是密密麻麻站了許多的人,隻有在正北的方位有一座高台,此時卻隻站了十幾名士卒。

校場周圍全是紅色的裝飾,搞得十分的喜氣洋洋。在校場正中間,劃出了一片不小的地方,看來就是比武招親所用了。

可以說襄平府境內的喜歡看熱鬧的人幾乎都來到了侯城。

畢竟此時處於農閑季節,這塞北苦寒之地平日裏實在沒有什麼娛樂活動。

平常人家中這種天氣下就連基本的保暖都難以維持,更別說讀書之類的了,這也是遼東塞外之地素來人口稀少,且幾乎沒有什麼讀書種子的原因所在。

一行人站在邊緣觀察了許久,並沒有找到那來自北胡的馬頓。也沒看到九連山寨的人,不由得有些失望,想來是他們來早了。

過了不久,校場外傳來了陣陣馬蹄聲,一位身披鎖子甲的將軍模樣的人駕馬走在最前方。

原本吵鬧的人群瞬間變得鴉雀無聲。

沈三郎對幾人輕聲說道:“這位就是侯城關尉,張庭生張都尉了。”

這位張關尉確是虎背熊腰,典型的塞北漢子形象,看著年紀不是很大,大概在三十出頭左右。整個人從外表上看就十分的有氣勢,也難怪剛一露麵,就震懾得所有人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