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遼王歸程 二(1 / 2)

第三十五章、遼王歸程(二)

遼王孫轅的地位可與其他的藩王不同,作為邊疆第一大藩王,直接麵對北胡侵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皇帝對於他如此重視也就不難想象了。當年與北胡的那場驚天大戰,正是關寧鐵騎橫掃北胡狼軍,直入草原。

據說那一戰,當今遼王孫轅帶兵幾乎衝進了北胡王庭,北胡的單於都逃向了北海地區,幾乎可以說得上封狼居胥了!

從那以後,可以說北胡人畏懼孫轅大名就像是耗子見了貓,世人皆知北胡克星為渤海王孫轅!

孫轅如今鎮守遼東,手握天下第一雄軍關東鐵騎。不知遭到多少人的嫉妒仇恨。如今在朝野當中居然還出現了這種論調:

當年橫掃北胡,直入草原並非孫轅的功勞,以關東鐵騎的實力,任誰去了都能將北胡打得屁滾尿流。

懂得其中門道的自然知道這些都是無稽之談,但是架不住有那些不用腦子思考的,或者是別有用心的人刻意宣揚。

雖說老王爺在朝野上下一向口碑很好。

但是誰也架不住別人這麼編排啊,幸好老王爺長久不在京城,否則都得被這些人氣死。

朝野之中永遠不缺乏別有用心之人,雖說如今河清海晏,但是那些小人卻始終在找些借口來破壞這一切。

老王爺深深地知道他回遼東的路絕不會風平浪靜,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取他的性命呢。

不過老王爺也並非毫無準備,實際上在來的路上老王爺就已經遭遇過多次襲擊了,不過那互送的關東鐵騎可不是吃幹飯的。

不過關東鐵騎畢竟不能大規模出動,能夠一路護送到京城的更是少之又少了,在這一路上著實損失了不少的精兵強將,甚至比打一次仗還令老王爺心疼。

歸程中,老王爺帶的關東鐵騎比來的時候少了不少,朝廷也沒有派大量的軍隊保護。

隻是到了各地方會有地方的軍隊護送。

而且老王爺也並非沒有後手,到了這種級別,怎麼可能沒招攬一些江湖人士作為護衛呢?

老王爺實際上是個十分小心謹慎的人,這種陰溝裏翻船的事情他是萬萬不會做的。

離開了長安,京畿的確要比京城差了些許,但是整體還是沒有太大區別的。

老王爺在出京城之後,直接叫隊伍放緩了腳步,不緊不慢地踏上了歸程。

這速度別說是很快了,就是連之前來的一路走了3個月恐怕也走不回遼東啊!

不過老王爺的決定,可能當今天下除了皇帝陛下之外,也沒有誰能夠阻止他做某件事情了吧。

京畿地區其實範圍非常的廣大,地盤最遠處甚至與河北道有所接壤,這一路上可以說走的十分通暢。

冬月初四出發,當天晚上就在距離京城不足五十裏的地方停留了,要知道這一行隊伍都是騎馬或者是駕馬車的,連一個步行的都沒有。

大清早甚至還不到卯時就出了京城,一直走到酉時都隻走了五十左右裏路,這麼走下去真不知道猴年馬月老王爺才能回到遼東去。

不過隊伍中卻沒有一人哪怕是去問老王爺,就連京城派來護送老王爺的禦林軍都沒有半句怨言!

老王爺來到了這座京畿地區的小城池,實際上在來的時候老王爺並沒有在此處歇腳。

因此對於他來說這個地方還是十分的陌生的。

到這座城池下的時候,其實已經過了宵禁的時刻,不過此處地處中原,沒有外敵侵擾之亂,更沒有什麼匪禍,因此是沒有宵禁的。

一行人還是比較輕易地進了城,畢竟可能別的地方有人不認識禦林軍,但是作為京畿地區的第一強軍,京畿地區的各地駐軍,包括城池的守將都是認識禦林軍的。

更何況禦林軍護送的還是當今最炙手可熱的新晉一字並肩王~遼王孫轅了。

前來迎接一行人入城的那位官員臉上都笑出褶子來了。

滿臉的堆笑的樣子,這位官員很明顯就看得出來已經在盡量的討好老王爺了。

不過老王爺對待他的態度是非常冷淡的,這位官員非但不敢記恨,更是擺出了更加諂媚的表情,將一行人迎進了城中。

進了城眾人才知道,這官員原來還是這城中的縣令,京畿地區的縣令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了。

這些縣令距離進入京城入朝為官已經十分接近了,隻要有貴人悄悄提點。那麼升官發財指日可待了。

所以也難怪這縣令為何對待老王爺如此諂媚,別說是遼王了,就是這些禦林軍與京城中的哪位大佬美言幾句。

這小小的縣令說不得日後就要平步青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