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以一開頭的成語接龍 (2)(2 / 3)

後來,人們常用“瓜田李下”來比喻容易使人產生嫌疑的地方。

華而不實

春秋時,晉國大夫陽處父出使到魏國去,回來路過寧邑,住在一家客店裏。店主姓贏,看見陽處父相貌堂堂,舉止不凡,十分欽佩,悄悄對妻子說:“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來,隨時留心,都沒找到一個合意的。今天我看陽處父這個人不錯,我決心跟他去了。”店主得到陽處父的同意,離別妻子,跟著他走了。

一路上,陽處父同店主東拉西扯,不知談些什麼。店主一邊走,一邊聽。剛剛走出寧邑縣境,店主改變了主意,和陽處父分手了。店主的妻子見丈夫突然折回,心中不明,問道:“你好不容易遇到這麼個人,怎麼不服他去呢?你不是決心很大嗎?家裏的事你盡管放心好了。”

“我看到他長得一表人才,以為他可以信賴,誰知聽了他的言論卻感到非常討厭。我怕跟他一去,沒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禍害,所以打消了原來的主意。”店主說。這陽處父,在店主的心目中,就是個”華而不實”的人。所以,店主毅然地離開了他。

一絲不苟

成語接龍連連看

追根溯源學成語

一絲不苟:指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不馬虎。

苟合取容: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悅,討好。苟且迎合,取悅於人。

容光煥發:容光,臉上的光彩;煥發,光彩四射的樣子。形容身體好,精神飽滿。

發蒙振落:把蒙在物體上的東西揭掉,把將要落的樹葉摘下來。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落井下石:看見人要掉進陷井裏,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石破天驚: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後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驚魂未定:指受驚後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定傾扶危:傾,危。扶助危傾,使其安定。指挽救國家於危難之時。

危言聳聽:指故意說些誇大的嚇人的話,使人驚疑震動。

聽而不聞: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聞風而起: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

起承轉合:起,開頭;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轉,轉折;合,結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

合從連衡:從,通“縱”;衡,通“橫”。指聯合抗敵。

衡陽雁斷: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傳雁來去以此為界。比喻音信不通。

斷鶴續鳧:截斷鶴的長腿去接續野鴨的短腿。比喻行事違反自然規律。

鳧趨雀躍:象野鴨那樣快跑,象鳥雀那樣跳躍。形容十分歡欣的樣子。

躍然紙上:活躍地呈現在紙上。形容文學作品敘述描寫真實生動。

上情下達:下麵的情況或意見能夠通達於上。

達觀知命:達觀,指一切聽其自然或看得開;命,命運;知命,指知天命。指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任憑命運擺布,無所煩惱。

命薄相窮:命薄,命運不好,沒有福分;相,長相。生來命運不好,沒有福分,一副窮相。

窮不失義:義,禮義。雖然窮困,但不失禮義。

義薄雲天:正義之氣直上高空。形容為正義而鬥爭的精神極其崇高。

天長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時間那樣長。形容時間悠久。也形容永遠不變(多指愛情)。

久假不歸:假,借;歸,歸還。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後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