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人物神態的描寫傳神:“炮一響”,“她就把頭鑽進被子裏”;炮聲一停,她“咯咯”笑著從被裏“慢慢露出頭來”;“嚇得捂上耳朵”,“露出頑皮的笑容”;還有弄灑了鋼筆水後走到奶奶麵前“天真地”說等等,將一個3歲小女孩天真稚氣的形象完全展現在讀者麵前。
我的爺爺。
新疆楊敏。
我的爺爺今年已經六十一歲了,由於工作需要,他還沒有退休。爺爺成年累月工作在戈壁灘上,風吹日曬,黑裏透紅的臉上刻著很深的皺紋,頭發也已經花白了。無論什麼時候他總是穿著一件灰色上衣,草綠的褲子,衣服破了也不願買新的,總是補補再穿。
有幾個月沒見著爺爺了,媽媽左一封信右一封信,請爺爺到喀什來住些日子,他總是說工作忙,離不開。有一天,放學後我蹦蹦跳跳地走進家,迎麵看見沙發上坐著一位老人,仔細一看,原來是爺爺。我驚喜地跑過去說:“爺爺好。”爺爺微笑著撫摸著我的頭說:“放學了?嗬!長這麼高了。”爺爺這次來是爸爸出差路過老家硬拉他來看病的。
爺爺每天很早起來,散步後就把門口掃得幹幹淨淨的。媽媽不讓他掃,他用責備的口氣說:“你們不愛護環境衛生,你看別人家門口都很幹淨,就你家門口最髒。”我和姐姐一起跑過去,掃的掃,鏟的鏟,不一會兒就掃完了。
爺爺來的那些日子,由於天氣寒冷,我不小心著涼了,整天咳嗽。爸爸媽媽工作忙,沒有在意,爺爺好幾次提醒他們給我買藥,爸爸媽媽總是忘記。聽說梨子和冰糖熬在一起可以治好咳嗽,爺爺就每天從街上買回梨子和冰糖熬在一起給我喝。沒多久我的咳嗽便治好了。
元旦快到了,爺爺非要走不可,他說:“隊裏還有好多事要我親自去做,不然有些同誌不了解情況。”一天我放學回家,不見了爺爺,大房間、小房間都沒有,就問媽媽:“爺爺到哪兒去了?”媽媽說:“走了。”我心裏難受極了,他是我的好爺爺,我真舍不得讓他走。
分類作文一點通:文章在對爺爺的描寫上抓住了人物的顯著特征去進行刻畫:投身工作,勤勞肯幹,關心家人。這些方麵的記敘使爺爺的形象充分顯現出來,語言及動作上的描寫很好地為中心服務,結尾表達了“我”對爺爺的深情一片。
大姑。
北京韓軍。
這幾天,氣溫驟然下降。大姑心急如焚,生怕把奶奶凍著了。於是,她不顧自己雙腿股骨頭壞死的重病,架著雙拐冒著風雨跑了好多個商店,可都沒有找到適合奶奶穿的羽絨服。
星期天上午,大姑再也忍不住了,她拄著拐杖,艱難地走在路上,要去給奶奶買羽絨服。她乘坐擁擠的公共汽車,從西四跑到西單,又從西單跑到前門,終於在王府井的一個小服裝店裏找到了稱心的羽絨服。
大姑絲毫沒有休息就乘車趕往我家。我下樓接大姑時,隻見她臉上布滿了豆大的汗珠。她上樓梯時,先用雙拐往樓梯上一架,雙臂一用力,身體使勁一挪,才上了一個台階。她痛苦的樣子,真讓人看了心痛。如果上一個台階就這樣費勁的話,真不知道她這一路是怎麼走過來的。
大姑跨進我家的門檻,一看見奶奶就用那純樸的河南話說:“媽,您好吧?我給您帶來件羽絨服,您試試,看中不中!”奶奶一穿上,嘿,真不錯!紫色的衣服中間有一道黑色的拉鎖,四個衣袋都用金色按扣固定著,並且是活裏兒活麵兒。奶奶說:“這羽絨服穿上軟軟的,特別暖和!”當問到價錢時,姑姑微微一笑,說:“不貴,二百六十多塊。”大姑回家時,連出租車都不肯坐,十塊錢都不肯花,而給奶奶花二百六十多塊錢卻毫不猶豫,我們在場的人都非常感動。
大姑真是一個充滿孝心的人。
分類作文一點通:這是一篇以事寫人的文章,主要人物是大姑,主要事件是大姑為奶奶買羽絨服的事。作者重點刻畫大姑不辭勞累為奶奶買到了羽絨服並親自送上門,突出地表現了大姑對老人的敬愛和體貼。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十分到位。
我的舅舅。
林昱辰。
我有一個比我小的舅舅,他長著一雙水靈靈的眼睛,胖乎乎的,今年才5歲半。
以前我去舅舅家玩,總是很小聲地叫他一聲“舅舅”,有時幹脆躲開他。可他卻總是興高采烈地跑來大叫一聲:“你好!”讓我不得不叫他一聲舅舅。後來習慣了,也就不躲了。
去舅舅家玩,總是大人和大人聊天,舅舅雖然是個“小大人”,卻什麼也聽不懂,在旁邊又蹦又跳,我總要對他說:“舅舅,別跳了。我帶你出去玩。”一聽到出去玩,他馬上就來了精神,拉著我就往外跑。在玩的過程中,我總要一次次地對他說:“舅舅,小心點,別亂跑。”不時還要扶他一下,免得他摔倒。這些本來都是長輩對小輩做的,而在此時,隻能小輩為長輩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