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忽然,閑成了社會問題(1)(2 / 2)

歐洲國家,因為工作人口不足,養老危機,正在提倡女65男70退休製。歐洲反年齡歧視(Anti-Ageism)團體甚至提出新概念:“不能以年齡為理由辭退任何人,退休時間應由每個人自己決定。”這些團體正在遊說歐盟議會。西方在“人生休閑”上,很可能倒退,中國可以放心穩占世界第一休閑大國位置。

我們是否意識到已經進入一個全新世界:一個經濟,政治,文化,都不得不圍著休閑轉的社會?這是一個世界性問題,更是一個中國問題。

2

首先說清楚:貧窮國家(例如非洲)的空閑,貧窮地區(例如中國大部分農村)的空閑,就業不足的空閑,是強加於窮人的空閑。雖然本文暫且不討論空閑背後的權力關係,集中討論空閑的後果,這並不是說作者有意忽視“被迫空閑”的階級原因與國際原因。

說現在“有閑階級”已經倒轉:富人忙窮人閑,富國忙窮國閑,未免以偏概全。就業不足到處存在,連富國俱樂部經合組織30國,甚至“七大國”,都難免陷入高失業。而發展中國家,許多血汗工廠礦井裏,工人依然超長時間工作。

如果空閑肯定是個好東西,那麼強國和富人會盡量留給自己,弱國與窮人會越來越辛苦忙碌,空閑被剝奪;如果空閑是個壞東西,那麼強國富人會盡量推給別人,弱國或窮人會越來越悠遊,空閑累積。至少目前,兩種情況都存在,也就是說,空閑本身既好又壞,似乎全民共享。

不用說就明白:有錢的空閑,是享受;無錢的空閑,是受罪。但這不能解釋,為什麼典型藍領低薪的倫敦地鐵工人,會組織起來爭取每年兩個月休假?為什麼最近法國政府想取消每周35小時法定工作時限,遭到人民群眾大規模抗議?

或許可以說:窮富與忙閑之間,失去了直接聯係。這個世界的大部分人,工作,休息,休閑,三者的關係經常是顛倒過來。無錢有閑階級,生活流淌著悲哀的無聊;有錢有閑階級,生活是揮霍與空虛的交替;兩者之間的所謂中產,生活也是一條混沌不清的濁溪。真正辛苦工作的人,工資差別當然很大,但是都成了少數。這個世界充滿階級不公,國際霸權,需要人們堅持鬥爭。但是階級分界線不在空閑時間上,“有閑階級”不再是貴族的代稱。希望這一點不會引起誤會,弄得討論不下去。

如果故意輕鬆一些,我會說:窮加閑,會誘發群體犯罪;富加閑,易導致家庭崩潰;悠遊加空閑,是肥胖症主因;操心加空閑,走向精神疾病;孤僻者易自我傷害,貪婪者常流連賭場。

但是也有社會專家,歡呼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我手頭就有一篇文章,說是休閑時代“從生產-消費模式,轉向消費-生產模式,標誌著人從有限的發展轉向全麵地發展自己”。

這比任何先前想象的烏托邦都美好,我們竟然已經可以考慮社會大部分人如何 “全麵發展”!

3

最近讀到英國一個市長的上任宣言,“我將讓你們得到安全,得到消遣”(I shall keep you protected and entertained)。政治兩大任務,一清二楚,這是 “休閑政治”精髓,隻是大部分政客拒絕說得那麼明白而已。發展中國家,還要加上:“讓人民賺錢。”但是賺越來越從休閑中賺。“休閑產業”,是多少國家在搶做題目的文章。

很多人討論過西方轉向信息經濟,服務經濟。休閑經濟被統算在服務之內,實際上休閑是服務的根底,這方麵歐美又在占先。東亞人,一向以勤勞聰明自豪,從30年前底特律工會領袖砸日本汽車,到目前西方對人民幣兌換率的壓力,東亞人實際上一直在爭奪全球有限的工作位置,中國幾乎恰恰正好擠進了末班車,做了世界小型商品工廠。因此,當休閑浪潮最後無可阻擋地衝擊到東亞,我們精神準備不足。

這是經濟方麵,本文隻能討論休閑文化問題。

“休閑文化”似乎是同義反複:文化本身就是空閑的成果。“遊戲的人”,產生文化。真正的文化,是“玩”出來的。“盛唐諸人,唯在興趣”。

我個人建議,文化可以分成兩大部分:推進型,非推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