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辛散小毒,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主治】1.蟲積腹痛、嘔吐、泄瀉。
2.濕疹、陰癢。
【用法】煎湯、熏洗、含漱或者研末外敷。
【注意】陰虛者忌用,孕婦慎用。
◎陳皮
本品辛溫燥化,理氣化痰。
【主治】1.脘腹脹滿、疼痛,噯氣吞酸,惡心嘔吐。
2.胸悶納呆,腹脹便溏。
3.痰濕咳嗽、氣喘。
【用法】煎湯或入丸散。
【注意】內有濕熱、高血壓者慎用。
◎薤白
本品辛散溫通,散結導滯。
【主治】1.痰濁痹阻之胸痹。2.胃腸氣滯、瀉痢後重。
【用法】煎湯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者搗汁塗。
【注意】氣虛無滯者慎用,不耐蒜味忌用。
◎小茴香
本品散寒止痛,理氣和胃。
【主治】1.寒疝腹痛。
2.胃寒嘔吐。
【用法】煎湯或入丸散。
【注意】熱證及陰虛者慎用。
◎雞內金
本品運脾化食,消石止遺。
【主治】1.消化不良、小兒疳積。
2.遺尿遺精。
3.結石症。
【用法】煎湯或入丸散。
【注意】脾虛無滯者慎用。
◎南瓜子
本品主殺絛蟲,兼能潤腸。
【主治】絛蟲病。
【用法】大量生用久服。
◎艾葉
本品溫經散寒,煖宮止痛。
【主治】1.虛寒性崩漏、不孕。2.濕疹瘙癢(外用)。
【用法】煎湯或製灸條。
【注意】陰虛血熱者慎用。
◎血餘炭
本品收斂止血。
【主治】出血症。
【用法】煎湯。
【注意】氣腥易致嘔吐,胃弱者慎用。
◎炮薑
本品辛散溫通,吐瀉佳品。
【主治】虛寒性腹痛、吐瀉。
【用法】煎湯或入丸散。
【注意】孕婦慎用,陰虛出血者忌用。
◎海帶
本品散結利濕。
【主治】癭瘤癰腫。
【用法】煎湯。
【注意】高碘型忌用。
◎胖大海
本品甘寒潤降,清肺通便。
【主治】1.聲嘶咳嗽。
2.腸熱便血。
【用法】煎湯或泡茶。
【注意】脾虛便溏者慎用。
◎浮小麥
本品甘涼清心,除煩止汗。
【主治】1.汗出不止。2.骨蒸勞熱。
【用法】煎湯或入丸散。
◎天麻
本品甘緩質潤,善治痹痛肢麻。
【主治】1.頭痛眩暈。
2.急慢驚風。
3.肢體麻木不遂。
【用法】煎湯或入丸散。
◎百合
本品養陰潤肺,清心安神。
【主治】1.肺虛咳嗽咯血。2.虛煩驚悸、失眠多夢。
【用法】煎湯或入丸散。
【注意】風寒咳嗽及便溏者慎用。
◎麥冬
本品潤肺清心,生津除煩。
【主治】1.燥咳咯血。2.消渴便秘。3.心煩失眠。
【用法】煎湯或入丸散。
【注意】風寒咳嗽及便溏者慎用。
◎石斛
本品甘涼養陰,除熱強腰。
【主治】1.胃陰不足的燥渴。
2.陰虛內熱不退。
3.腎虛視物不清、腰膝軟弱。
【用法】煎湯或入丸散。幹品宜先煎,鮮品效佳。
【注意】溫熱、濕溫病不宜過早使用。
◎蓮子肉
本品補脾止瀉,固精止帶,養心安神。
本品辛散小毒,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主治】1.蟲積腹痛、嘔吐、泄瀉。
2.濕疹、陰癢。
【用法】煎湯、熏洗、含漱或者研末外敷。
【注意】陰虛者忌用,孕婦慎用。
◎陳皮
本品辛溫燥化,理氣化痰。
【主治】1.脘腹脹滿、疼痛,噯氣吞酸,惡心嘔吐。
2.胸悶納呆,腹脹便溏。
3.痰濕咳嗽、氣喘。
【用法】煎湯或入丸散。
【注意】內有濕熱、高血壓者慎用。
◎薤白
本品辛散溫通,散結導滯。
【主治】1.痰濁痹阻之胸痹。2.胃腸氣滯、瀉痢後重。
【用法】煎湯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者搗汁塗。
【注意】氣虛無滯者慎用,不耐蒜味忌用。
◎小茴香
本品散寒止痛,理氣和胃。
【主治】1.寒疝腹痛。
2.胃寒嘔吐。
【用法】煎湯或入丸散。
【注意】熱證及陰虛者慎用。
◎雞內金
本品運脾化食,消石止遺。
【主治】1.消化不良、小兒疳積。
2.遺尿遺精。
3.結石症。
【用法】煎湯或入丸散。
【注意】脾虛無滯者慎用。
◎南瓜子
本品主殺絛蟲,兼能潤腸。
【主治】絛蟲病。
【用法】大量生用久服。
◎艾葉
本品溫經散寒,煖宮止痛。
【主治】1.虛寒性崩漏、不孕。2.濕疹瘙癢(外用)。
【用法】煎湯或製灸條。
【注意】陰虛血熱者慎用。
◎血餘炭
本品收斂止血。
【主治】出血症。
【用法】煎湯。
【注意】氣腥易致嘔吐,胃弱者慎用。
◎炮薑
本品辛散溫通,吐瀉佳品。
【主治】虛寒性腹痛、吐瀉。
【用法】煎湯或入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