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記?什麼是後記?(1 / 2)

你讓一個體育老師教的音樂學院畢業的學生來寫後記,有沒有搞錯?當我接到這樣的“任務”時,我真不太清楚該如何說起,我隻是知道,我和你相識相知直到一起,這是一段不可磨滅的歲月。

不是無話可說,是想說的太多太多,竟有點困頓,是啊,一起。

人山人海,千裏之外,滄海茫茫,故人歸來。

我和遠近相識在彼此的青蔥歲月,在那段被好多人稱之為“最美好的年華”裏,遇到對方,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當時我很驚訝,原來在這個世界上有那麼相似的一個人存在!當博客剛剛流行於文藝青年中間,當那些現在看著矯情的文字漸漸發酵在空氣裏時,我也每天用功底並不是很紮實的文字記錄著屬於自己的生活。

上大學時對自己的人生還沒有明確的定位,隻是被服裝表演專業的老師認為是他們的學生,也隻是在沒有經過任何培訓的情況下拿了一個模特比賽的十佳和最佳上鏡獎。那時年少輕狂,小範圍內的掌聲和褒獎讓我以為這就是夢,已經達到了夢的頂峰。我喜歡文字、喜歡播音、喜歡舞台、喜歡自己的專業、喜歡挑戰未知的一切,可以說是“博愛”著生活中的一切!

而這其中,我認識了遠近。與他的相識沒有兄弟之間的熱血橋段,是通過一個善良的女孩介紹相識,緣分就是這麼奇妙吧,就這樣說不清道不明地開始了這一段一直珍惜到現在的旅程,彼此惺惺相惜,直到今天。

記得剛開始的交流是在博客上,那時候我已經有了一些粉絲。我不是很熱絡的人,很少回複別人的留言,回複遠近也隻是幾個字,從而給遠近留下的印象是:“這個人真的很大牌!”

哈哈,那時的我不否認是有一點驕傲的,但更多的是內心的羞澀和戒備。我從來不是一個熱衷於人際交往的人,但我會暗地裏欣賞別人的一切。所以,我經常會去遠近的博客潛水,去讀他的文字。和你們的感覺也許是一樣的,他的文字總是可以不經意間走進內心,總有一種暖暖的悸動,而那種感覺說不清道不明,就好像這麼遠那麼近的距離一樣。

那一夜,我主動點開他的QQ那永遠暗著的頭像,敲擊下這樣的話:你好啊,你的文字真棒。

他很快回複我:是麼,謝謝你。

他是視文字和播音為神聖的人,第一次聽到他的聲音,感覺裏麵有一種很賤很矯情的校園廣播腔,帶著很濃重的文藝範,並不是現在略有渾厚和生活經曆磨煉出的聲音。

而我也是第一次被一個人劈頭蓋臉說你不適合播音,你說的什麼我都聽不懂!因為經常被前輩說我是一幅很好的油畫就差那努力的一筆,有些許高傲和自戀,我則認為我的聲音總比你這個校園腔做作的人要強很多。

我們倆都是這樣的性格,不服輸,愛逞強,總是暗地裏較勁,看誰更好。

但必須承認的是,他的聲音在播音的時候和在生活中完全不同,還是那一陣陣暖意,給你午夜失意時的安慰,給你清晨陽光般的溫暖,給你直達內心的清透。

2007年,大三的時候,音樂學院的學生都開始找實習的地方,我對按係裏的安排去俄羅斯讀研和繼續自己的舞台生涯開始猶豫,畢竟在國內的比賽中已經有了一些成績,在各種時尚秀場已經有了自己的定位,而去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將是一個全新的開始,要繼續我並不愛的生活,接觸浮華的時尚圈之後我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所遺忘,越來越喜歡被捧在手心的感覺。

與此同時我對人生已有了基本的設定和憧憬,我想去北京,我想那裏有我追求的夢!而在北京從哪裏開始呢?在北京參加活動所結識的朋友也隻是過眼雲煙,哦對了,他在!遠近在!他在北京!我們可以一起打拚,為了那一個字:夢!

於是某一個下午,我沒有經過大腦考慮,給遠近發了一條短信:哥們兒,在一起吧?

他迅速回複:你說什麼?

我馬上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哦不對,我的意思是我也到北京,我們一起奮鬥吧。

過了良久,他的回複隻有兩個字:好啊。

就這樣,我到了北京,與此同時也開始了一段奇跡般的旅程。

剛到北京,我對這座城市既熟悉又陌生。對於我而言一切都是全新的開始,我需要聯係公司、經紀人,給自己找活動,找通告,找可以露麵的機會,很多時候都是免費在做一些活動。住在北京的郊區,早上四點多起床,五點多出門,活動如果有些遲,晚上就回不來,隻能在地鐵站熬一夜,上完早班再坐地鐵回家睡覺,就這樣開始了北漂的生活。

我不是那種可以利用關係抓住利益的人,所以要比同期的藝人發展得慢,我隻知道自己努力,我隻知道我有底線,我要為夢而活著,碰觸底線的事我會不假思索地拒絕,直到現在也是如此,遠近說我是很執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