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是誰陪我們到最後(4)(1 / 3)

應該要到了說再見的時候吧。如果說任何一段我們人生的旅途,都是一條主動和被動選擇的道路,那麼我主動選擇了寫作,又主動選擇了暫時的放棄,而被動的是人生的浪濤翻滾,我不由自己做主何時回來。

但我明白,寫作對於我的意義,遠遠不止我簡單地記錄自己,而是時間流轉的秘密,是生命起伏的見證,是穿越人間的波折,是停留片刻的休憩,而它,最終交付於我的,是生命當中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我在堅強的道路上越走越美好,在之後的歲月裏淡然自若,雲淡風輕。

這是一種隱忍的精神狀態,是我渴望達到的,並且願意一直堅持的人生信條。不同的生命形態帶來的意義各不相同,而把這些意義整合成一本書,是我做過最辛苦的事情,因為它需要我不斷去回憶,不斷去建立和毀滅,直達內心。它們的所向和所求,以及混雜在其中無法言語的若即若離,都讓我一度迷失自我,而後重新邂逅。

我相信,寫作是天生的本能,是我走在人生路上必然獲得的手段,也是命運給我的自然而然的安排。

這種記錄的方式是格外私人化的,跳躍,零散,不拘一格。但我並不在意這些,不同的形式帶來的是不同的閱讀體驗,而這樣的片段,更能夠有力地直達內心。任何對事物的感受,都是如此,我們在各自的世界裏生活,你是你,我是我。這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離,如果通過我的文字,讓你瞬間對照出自己,那麼便是一樁幸事。

不刻意,不強求,不勉強,不造作,一切都可爭取,但要順其自然。

這便是我想在最後,對你說的話。

繼續寫作還是停止,都不是緊要的事情,那麼多人的故事,那麼多作家的書籍,都可以讓你繼續美好地行走在這條道路上。所以,不要憂傷,也不要困惑,我依然還在,隻是更加平實和安靜,讓你知道,其實,我還在書寫,隻是慢慢地,漸漸地,無聲無息了。

我的文字,從來不是磅礴大氣,而是微小自處,不過是熱鬧塵世邊緣那靜默山穀中一條毫不起眼的小溪,清涼,自在,無拘無束。

我希望自己的文字,猶如一道微弱的光,隻有在黑暗的時候才能被察覺,不能錦上添花,但願雪中送炭。這就是我寫作的生命。

或許隻有我的內心知道,歲月並非輕狂,也不宏大,青春轉眼已經成為過去,生命也隨時可以湮滅。濃烈的過去已經成為過往,時間裏,隻剩下那些涓涓細流,淡雅山水。我們一直都在路上。

你知道,時間是永恒的,但我們的時間卻是那麼有限,追尋生命的意義,做一個真實和誠意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還在繼續寫作,歡迎你前來,如果我暫時離開,請耐心等待。

我隻是在填補自我的空白,終有一日,我會回來。

我不是追趕明天,而是回到過去,再次找到十年前,開始為內心寫作的自己。

--希望正在離我們遠去,但這並不重要,明天我們將奔跑得更快,將我們的雙臂伸得更遠。終有一日,我們將繼續奮力航行,逆水行舟,被不斷地推回,直至回到往昔的歲月。

我用奔跑告訴你,我不回頭

每個故事都會有盡頭,就好像在車站總有分別的時候,站在終點無意中回望,發現一切都注定在離開的時刻。我們走過的路途,如出發時一樣孤獨,我們經曆的往事,如相遇時一樣少數。

總是會有很多情緒夾雜其中,快樂,難過,遺憾,後悔,不舍,淡然,放手。這一切就如一道道切口,把時光切出裂痕,再加入記憶的調味料,最後端出了人生的五味雜陳。但我知道,我用時間換來的那些人事,用尋找爭取來的那些時光,讓我的人生有了這些體會,我走過的路,我遇到的人,最終都會在以後的某個時刻,再次相逢。《百年孤獨》裏寫得好: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但是現在,我用奔跑告訴你,我不回頭。

我重新回到北京,已經有一年時間了。

這一年的時光過得尤其快,經曆了家中生活的停頓和安逸之後,我幾乎用了之前三倍的速度來完成自我的回歸和蛻變,而當我覺得又找回自我塵埃落定時,2013年已經走到了盡頭。時光依然荒誕而真實,這個世界依然光怪陸離,從我2008年離開北京前往上海,到2012年年底重新回到這裏,細算已經過去這麼久了。

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就會給你一個驚喜或驚嚇。當你覺得時間太慢,它就以幾何倍數遞增讓你措手不及,當你覺得時間太快,它又以一分一秒都老老實實行進向你證明。但哪裏會有忽快忽慢的時間,一切都源於自我那點可憐的感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