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記:自我的傾訴,或是告別(1 / 3)

01

開篇想說,我要把這本書--略微自私地說--送給生病時最艱難的自己。

每天的生活是這樣子的:早起,上班,下班,早睡。歸結起來看似很無聊,但每天都會有新鮮的感受在心頭,需要時刻記下,需要每天都寫一點文字,不然感覺每天都荒廢掉了。畢竟骨子裏是喜歡寫作的,就算換了生活環境,曾經的那些愛好,還有那些執著,卻一直都在。

02

寫這本書時伴隨的音樂是爵士樂,我近幾年非常喜歡聽爵士,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這類曲子伴隨我很長時間,它能夠讓我快速平靜下來,迅速進入狀態,因為有些歌曲不懂意思,隻能憑借感覺去尋找自己所需要的心情。

它帶來的那種感受,加上我寫作的狀態,使我猶如在回憶的隧道裏,那裏有我過去的時光,有藍天白雲,有大海高山,也有曾經無數次夢到的森林和村莊,在這些精神上的交際裏,我寫下了書中的所有文字,現在交付到你的手裏。

我知道,這本書於你們而言,或許就是看我的生活,而最重要的,是我在這一年的時光裏走走停停,是我所經曆的最嚴峻的考驗,我站在一年之後的今天再次麵對它,其實是心有不安的。

03

曾經我寫書是不需要音樂的,因為音樂會幹擾我的思維,但這一次,從頭至尾都有音樂的陪伴,因為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寫作,而是在訴說自己的生活,沒有寫作技法,沒有寫作的用意,隻是在記錄生活。

或許有的讀者無法看下去,因為它實在自我、瑣碎、隨意,但它卻足夠真實,真實到它可以抵達我的記憶、想象和理解的全部核心,看這本書需要耐心,你可以隨意翻到一頁,也可以留下某些問題進行思考,我所期望的,是讀者朋友能夠從我的生活裏,探出自己的意義。

這本書在後半程,寫得十分艱難,我每天的寫作時間不能超過2個小時,不然胃裏就會有一陣陣的灼燒和惡心,我是被自己惡心到了嗎?每天的寫作時間固定,但是沒有辦法用一個好的狀態去寫,導致我幾度停下筆,休息幾天再繼續,寫作的過程,是艱難的,我並非完全再創造,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情緒再複製和加工,這其實很不容易,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曾經有一位寫作的前輩對我說,寫作這條路,是危險的。現在我信了。

04

如果任何一段旅途,都是一條我們自己選擇的道路,那麼它應該有不同的寓意在其中,那些寓意不管是對你還是對我,都是時光流轉的結果,是生命起伏的脈搏,是穿過人世間最好的途徑,也是一條帶著自我和非我境地左右搖擺的船。

有人說眾生都是平等的,我在記錄了一年的生活之後,也相信了這一點。有的人可能生在富貴人家,有的人可能比較貧窮,有的人天生美貌,有的人生來醜陋……所有的附加條件對於人或許是不公平的,但我覺得,任何時候都不要讓那些附加變成你的資本或負擔,任何時候都要拋開一切去直麵你的內心,那麼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在心頭。

那些苦痛和溫暖,它們的所向和所求,以及獲得的那些人事,都是必須經過的路途,也是前往最後終點的安排。

寫作對於我來說便是這份安排,清除汙垢,在黑暗之中找到光明。這是一個無法言語的嶄新的世界。

05

以前的我很在意別人的話語,在意周圍人的看法,在意對作品的評論,好的就高興,不好的就沮喪,眼裏容不得沙子。但年歲大後,慢慢豁然開朗,現在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有時候,我們活得很累,並非生活過於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