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認真地聽一回風聲,隨著蹬車頻率的加大,感受風在耳邊飛速流動的感覺,這似乎能讓你感覺到時間和空間的不斷變換,人世流轉,每個人在這其中都顯得渺小無力。這樣一來,想想過去曾經做過哪些事情是值得驕傲的,哪些事是令人懊喪的,讓人永遠遺憾的,一路上大抵就能把過去的種種粗略地回顧一遍了。然後過濾一下,把哪些記憶留下,哪些拋棄,哪些當做教訓,哪些聽過的話要記住。你會發現當你抵達的時候,腦子的“重量”輕了很多,心境也驟然豁達不少。大自然的聲音永遠是最包容、最有治愈力的力量,偶爾如此走一遭,換換心情,也算是良方。
正如一則廣告語所說,“不要忘記沿途的風景”,即使時間再緊張,也要挪出時間來,或許某個不經意的回首,就能看見終生難忘的景致。自然界呈現的畫麵總能讓你想起林林總總,提醒你點點滴滴,過往的一切喜怒哀樂,在這心路中都無需絲毫隱藏,隻管放聲大笑或者號啕大哭,這都會得到諒解。
在現實之外,你無所顧忌,盡情享受日出的磅礴,感受夕陽的美麗,聆聽春天花開的聲音,靜享夏日午後的安寧。哪怕是蕭索的秋,哪怕是酷冷之冬,你都將不會輕易拋棄。假麵舞會的麵具是無用的,泥淖中的掙紮也不再艱難,在你肆意揮霍你的體能,盡情揮灑你的汗水時,一路瞬間閃過的人、事、景,是絲毫不會讓人覺得壓抑、無助、哀傷、無奈。就這樣,一路向前,不論先前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所到之處,必是一方淨土。
長途騎行要做的準備及注意事項
1.確定目的地
確定旅行的目的地,樹立堅定的信念,路再長也有終點,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隻要堅定地騎下去,就一定能到達目的地。
2.出發前的準備
收集、查閱、整理旅途相關的各種資料信息,包括較新版本的地圖、交通圖,沿途的地理、曆史、人文、名勝古跡等信息。再根據你的體力狀況、假期長短、旅行季節等因素製定出詳細的旅行計劃。一般而言,長途自行車旅行的最佳季節為每年的五至十月份為宜。
3.保持一個穩定的行進速度
啟程的時候往往會因為興奮而過分飆速前行,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導致之後的體力透支,無法支持長途的騎行。因而在自己設定的時間內,應該根據行程確定行進的大致速度,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節奏上騎行,保持體力的持續。另外,出發之前,可在座包處塗凡士林,防止皮膚磨損或者擦傷,但要注意用量,過多使用可能導致摩擦減小,容易泄力。
4.注意飲食小細節
正餐按個人喜好就不多說了,途中補水、吃水果最好與休息結合起來。途中吃水果感覺會很好,如果你隻帶礦泉水,喝多了會覺得很淡,水果不但可口,還可以補充糖分。飯前不要喝大量的可樂、雪碧等碳酸飲料,免得肚子脹,吃不進東西。
5.夜騎要帶足量的水
夜間的飲水需求量雖然不如白天,但運動中水分的消耗必然需要不斷地補給。所以雖然帶水負擔重,也絕不能求輕便。尤其夜騎的路途中,淩晨找到補水點必定十分困難,因此多儲備水是絕不能夠忽視的。
04 經曆一次沒有目的的旅行
我要一個人去東京鐵塔看夜景
我要一個人去威尼斯看電影
我要一個人去陽明山上看海芋拍偶像劇
我要一個人去紐約純粹看雪景
我要一個人去巴黎喝咖啡寫信
我要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透透氣
向右轉或者向左拐有什麼不一樣
反正每一條未知的路都有未來
我和誰在談戀愛有什麼大驚小怪
反正下一秒鍾的我早已早已離開
——戴佩妮《一個人的行李》
一個人走過的路越多,他(她)的生命就越精彩,這似乎印證了一句話: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一成不變的日子,不會再有令人感動的風撲麵而來;瑣細的生活,心底的激情已找不到燃點。正如古代西方哲學家聖奧古斯丁所說:“世界就像一本書,不去旅行的人隻讀到了其中的一頁。”
我們住在一個滿是盒子的世界裏,就像漫畫人物張小盒說的那樣:“辦公樓是盒子,辦公室也是盒子,家也是盒子,車、電梯、文件、桌子、椅子、書等一切一切都是盒子,一個盒子套著一個盒子”,“每一個人都在一個又一個盒子裏生存、移動”,到頭來,心也被裝進了一個又一個狹小而擁擠的盒子,最後,終於人也變成了盒子。盒子就是束縛,告訴你哪些方向是不能走的,告訴你你的空間隻是這麼一丁點兒大,告訴你你的頭上是壓著千斤頂的。你想變成盒子嗎?你是否也快要變成一個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