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有那麼多名人的故事都與讀書有關。晉代車胤家境貧寒,買不起燈油,為了在夜晚讀書,他將螢火蟲裝進紗袋裏作為照明之用;寒風淩烈的冬季夜晚,孫康臥雪,隻為借著雪的反光享受讀書的樂趣;為了讀書,漢朝孫敬頭懸梁,戰國蘇秦錐刺股……
可是,現在人們似乎越來越不愛讀書了。大家總是說自己工作很忙,生活節奏非常快,怎麼有時間來好好讀書呢。可是,我們很多人有時間去酒吧,有時間去K歌,有時間去網上閑逛,怎麼就是沒時間讀書?像毛主席那樣日理萬機的人都有時間讀書,更何況是我們。毛主席一生讀了整整七遍《資治通鑒》,三遍馬克思的著作《資本論》,八遍《紅樓夢》,讀《史記》時還在書上做了那麼多批注,他都有時間閱讀大量的書籍,我們真的不應該把沒有時間作為不讀書的理由,這其實是自欺欺人而已。
其實,說自己沒有時間隻是一個借口,真正的原因也許是現在的我們被太多誘惑包圍,已經難以將浮躁的心沉靜下來了。這個時侯,才更需要書籍來滌蕩我們心靈上的塵埃,用前人的智慧為自己的前路點一盞明燈。
每天我們隻需要拿出短短半個小時的時間來讀一點書,就可能獲得極大的精神享受。這個時侯,你可以泡一杯香茗或者咖啡,放上一段悠揚的音樂,暫時遠離現實生活中的紛紛擾擾,將自己沉浸在文字構築的世界裏,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讀唐詩宋詞,你將感受到遷客騷人們浪漫脫俗的文人情懷;讀名人傳記,你可以了解到他們的生平和成功的秘密;讀各國小說,你會見識到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人生百態;讀旅行遊記,你將領略到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底蘊……書籍,會不斷為你打開一片又一片新的人生天地。
不要小看這短短的半個小時。你想想,每天半個小時,這樣日積月累,你讀的書就會越來越多,獲得的知識也會越來越豐富,這樣的人生將會是無比充實和有意義的。
從現在開始,每天“悅”讀半小時,讓自己享受讀書,享受生活。
值得一讀的名著推薦
小說類:曹雪芹——《紅樓夢》、司馬遷——《史記》、魯迅——《阿Q正傳》、老舍——《駱駝祥子》、巴金——《家》、王安憶——《長恨歌》、金庸——《天龍八部》、《神雕俠侶》等等。雨果——《悲慘世界》、《93年》,大仲馬——《基督山伯爵》、杜拉斯——《情人》、儒勒·凡爾納——《海底兩萬裏》。狄更斯——《雙城記》、勃朗特——《簡愛》、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柯南道爾——《福爾摩斯探案集》、喬治·奧威爾——《動物莊園》、《1984》。馬克·吐溫——《湯姆索亞曆險記》、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海明威——《老人與海》、米切爾——《飄》、福克納——《喧嘩與騷動》、勞倫斯——《八百萬種死法》、胡賽尼——《燦爛千陽》。果戈理——《死魂靈》、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高爾基——《我的大學》。
名人傳記類:羅曼羅蘭——《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薩特——《文字生涯》、保羅·莫朗——《香奈兒的態度》、伊莎多拉·鄧肯——《我的愛我的自由》、昆汀·貝爾——《伍爾夫傳》。
§§§09 打破慣性,塑造全新形象
心理慣性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生活,思維慣性有時會扼殺我們的創造力。生活中的經驗會形成慣性思維,不好的慣性思維會阻礙人生的發展和前進,要打破思維慣性努力創新,遇事換個角度去思考,換個方式去解決,常常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人都有慣性思維,喜歡用常用的方式思考,善用常用的行為方式處事。時間久之,就養成了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想想我們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做的事情都跟習慣有關。最簡單的例子,比如睡覺,要占用我們人生的1/3時光,這是我們人類的生理習慣。還有上學、讀書、工作、交友、休閑等領域我們的行為都以習慣性行為為主。當然養成良好的習慣勢必會推進我們快速成長的進程,但不良的習慣也會阻礙我們獲取美滿人生的腳步。偶爾嚐試著去打破一下習慣,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是很不錯的體驗。
打破慣性,先從小事做起。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顏色,打開你的衣櫃,是不是基本上都是一個風格,一個色係,這就是我們的慣性,也是我們的喜好。所以,當看到某種樣式和顏色的衣服,我們就會想到某個人。
嚐試一下別的款式和顏色的衣服吧,換個視角,會有美妙的感覺。走進商場,讓自己的眼睛跳過那些平時常選的顏色,專注於那些平時被自己忽略的顏色,挑出幾件自己喜歡的,或者幹脆就挑自己平時幾乎不能接受的,試穿一下,看看自己在鏡子前麵的效果如何。最好帶上幾個同伴,讓他們幫忙參謀參謀,看看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