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輔
漢初京畿官稱內史,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內史,與都尉合稱三輔。
武帝太初元年更都尉為右扶風,右內史為京兆尹,左內史為左馮翊,三輔治所皆在長安城中,稱京兆尹。
而今的京兆尹是蓋勳,蓋勳的兒子叫蓋順,蓋勳有五大輔助,一大貴人,貴人是司隸校尉張溫,仍在雒陽。
輔助是士孫瑞,楊儒,魏傑,杜楷,第五儁。
旁人可以不介紹,但是這位士孫瑞,須以濃墨一提。
士孫瑞是扶風平陵人,少傳家業,通達博聞,是關中名士,其家族世代是經學傳家,與扶風‘班馬耿竇’四大豪族關係匪淺,為關西士族代表人物。
在劉辯的謀劃中,蹇碩是第一重保險,曹操是二層保險,長安的蓋勳,陳倉的皇甫嵩才是第三層保險。
要比細節謀算,劉辯比不過何進府邸中那幾位,但是論曆史脈絡走向和人才的最大化利用,劉辯不比他們任何人差,這才是劉辯前世能在宦海沉浮的本錢!
隻有把住了三輔之地,劉辯才能放下對並州董卓的忌憚,中間就絕不會出現大的差錯,這才是劉辯能絕地翻盤的根本!
至於蹇碩,當何進進宮的那一刻,有了劉辯警告的他,便隻能跟劉辯徹底綁定!
曹操亦然!
董卓進不進京不重要,重要的是,劉辯在他的心裏埋下了一根引線,一根仇視士族,豪族的引線!
隻要何進他們有瞞著曹操的大規模行動,曹操的反水就是必然的。
這是曹操從小就帶著的自卑,來自於宦官之後這四個字帶來的恥辱!
這是這個世界針對劉辯的一場死局,但是,這也是劉辯對這個世界的反擊!
索性,劉辯成功了!
從此以後,曆史的潮流將滾向另一個未知的方向......
…………
尚書台中
這是自劉辯即位以來,首次坐在了上首之位。
何進為次,袁隗為文,麵西向東,盧植在袁隗對麵,麵東向西。
再次就是蓋順,曹操二人了。
皇帝行禮道:“朕尚年幼,不更事之處,還望諸公海涵,朝堂諸多事情,朕知之甚少,還望諸公助朕!”
盧植,袁隗先是麵麵相覷,隨後連道不敢!
這位天子已經給他們上了一堂名為雄主手段的課,他們已經萬萬不敢小覷這位皇帝了。
何進率先表態:“臣,食漢祿,蒙先帝恩義,自當為大漢效死力,牛馬走!”
不表態不行啊,他的生身母親,舞陽君,最近身體日漸差了起來,太醫令卻是皇帝的人,即便何進萬不敢信脂習,卻也沒辦法不信脂習。
隻能與皇帝交換權柄!
即便皇帝沒表現出秋後算賬的意思,但是在太後的指點下,何進還是主動服軟了!
他也成了董卓之前,唯一一個挑釁君權而沒被斬首的外戚。
見何進如此識趣劉辯頗為滿意,略加打壓以後,輕飄飄去拜訪了幾次董太皇太後,給了永樂大長秋一個苗頭之後便沒對他們多加計較了。
既惡心到了後宮裏的某位,也順帶著打壓了一下中宮的勢力,還能讓車騎將軍董重,對自己懷有好感,可謂是一舉三得......
何樂而不為呢?
董重也投桃報李,立即便將皇帝對他的一些封賞也拿了出來,除了請求拜蓋順為羽林中郎將,還賜封蓋順都亭侯,讓蓋順都有些飄飄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