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方向是第一
“為何不反個方向試試?”
20世紀60年代,有個叫做迪克·福斯貝裏(DickFosbury)的小男孩這樣問自己。他在俄勒岡麥德福德中學的田徑運動員中隻是最名不見經傳的一位。當時主流的都是“跨越式”調高,而福斯貝裏則喜歡“背越式”跳高。這是一種打破常規的反身起跳法——即大步快速前進,最後扭身使背部與橫杆平行,並以弧線形成一個優美的反弓——肩膀先過,然後是膝蓋,兩隻腳在最後越過橫杆,隨即臉朝上背部著地。
當時不少專業人士斷言,福斯貝裏會摔斷脖子。但是,1968年墨西哥城夏季奧運會上,他不僅沒有摔斷脖子,還以7英尺41/4英寸的成績打破了全美紀錄和奧運會記錄,並將金牌收入囊中。
迪克·福斯貝裏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跳高方式,這種背越式跳高也被成為是“福斯貝裏跳”(FosburyFlop)。福斯貝裏在60年代中期發明了這個跳法,後來被全世界每一個奧運會跳高選手所采用。
上個世紀90年代初,還在海南從事地產投機的潘石屹走到了自己人生的一個關鍵路口。有一次,在當地規劃局,潘注意到了兩組數據:第一,海南的暫住者比長住居民多得多;第二,按人均算,海南這個窮島,人均居住麵積卻是北京的七倍。於是,在海南房地產市場崩潰前不久,潘離開海南,進軍北京。
在房地產界,一個最經典的案例就是——潘石屹如何從海南島跑出來的。潘石屹自己也講起當時流傳的一個謠傳,“我到北京來調查寫了一個可行性報告,發了封六個字的電報回海南:人傻、錢多、速來。這比較可笑。”
潘石屹的秘密武器就是“反方向遊”。從早期的精裝修概念,到商住兩用(SOHO)、開放社區(建外SOHO)概念,潘石屹就是在與主流市場有所區別中,逐漸清晰自己的品牌個性,逐漸發展壯大。2005年,潘石屹再次啟動戰略大調整計劃,“棄住從商”,旗幟鮮明地表示要放棄住宅主攻商業地產。
靠著“永遠不做大多數”的理念,潘石屹不僅成為一個擁有耀眼個人品牌的CEO,更把公司做成了一個最具進攻型的公司。在過去幾年時間裏,SOHO公司蟬聯北京房地產項目銷售冠軍:2003年30.12億元;2004年32.81億元;2005年33.42億元。2005年SOHO中國已經取得了近150億元的銷售額。11年時間,潘石屹就實現了從“最吸引眼球”到“北京最大”地產公司的跨越。
在這個“世界是平的”的互聯網時代,成功和失敗都以“10倍速”進行,不少人抓住了這股“10倍速”力量,讓自己的個人品牌一飛衝天,和迪克·福斯貝裏、潘石屹的經驗類似,他們都采取了“換個方向是第一”的路徑,比如:
章子怡——放棄電視劇陣地,擅長品牌減法
李宇春——不以傳統形象出位,而靠炫酷的新形象
郭德綱——自我定位為“非著名相聲演員”
徐靜蕾——博客一姐
當前明月——放棄傳統路子,明史也可以寫的很好看
個人品牌時代:做條反方向遊的魚
在變平的商業世界裏,我該怎麼辦?
這也是本書試圖要找到的答案,世界是平的,我要更不平。不管是對公司,還是個人,“與眾不同”正變得格外重要。
“互聯網之父”溫頓.瑟夫(VintonCerf)是一個著名的“反方向遊的魚”,非常強調與眾不同,正是源於這種“與眾不同”理念,使VintonCerf在幾十年前設計了互聯網架構,並被稱為是互聯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