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慢”法則1:誠信的力量(1 / 1)

舊規則:個人品牌依賴個性

新規則:個人品牌更要“可信賴”

談及個人品牌,首先進入視野的是這樣一個詞彙:個性。對個人而言,塑造與眾不同的個性非常重要,但是,作為個人品牌的基本功,第一個詞彙不是“個性”,而是“誠信”。

誠信——以誠待人、守信處事,也是不少公司對員工的第一要求。比如,微軟對員工期望值的核心價值觀第一條就是誠信。2000年,還是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的李開複,寫了一封引起極大關注的信《給中國學生的第一封信》,李開複的主題就是“從誠信談起”。

李開複舉了一個例子,在美國,中國學生的個人品牌特點是勤奮和優秀,曾經一度是美國各名校最歡迎的留學生群體。但是,後來,有一些學校和教授聲稱,他們再也不想招收中國學生了。理由是,某些中國學生拿著讀博士的獎學金道了美國,找到工作機會後,就馬上申請離開學校,將自己曾經的承諾和研究拋在腦後,從而引發對中國學生“誠信”的質疑。

李開複的“第一封信”也引發了質疑,有的學生就疑問:為什麼一個公司要涉入員工的道德呢?

李開複的回答:這是為了公司的利益。例如,一位應聘者在麵試時曾說過,如果他能加入微軟公司,他就可以把他在前一家公司所做的發明成果帶過來。對這樣的人,無論他的技術水平如何,我都不會雇用他。他既然可以在加入微軟時損害先前公司的利益,那他也一定會在加入微軟後損害微軟的利益。

對個人品牌而言,誠信也帶來不少好處。職場專家郝明義把這種好處歸結為兩點:第一,節省你撒謊的時間與精力。不誠實,你就要撒謊。而撒謊是建構一個不存在的事情,這需要很多的精力與時間。

第二,你永遠可以直視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情,檢查其中到底有哪些問題,應該如何改進。

事實上,拋開那些硬性素質,如業績、盈利等指標外,一些軟性素質越來越成為個人品牌的瓶頸,如誠信、道德、公正、正直等。不少擁有個人品牌的經理人的第一個秘訣是誠實,絕不出爾反爾。在這類經理人看來,誠實也是公司價值觀的最基礎部分,在弄虛作假、凡事遮掩的環境中,員工的身心得不到歸屬感。而誠實卻使每個人竭盡所能。

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副教授康斯坦絲·巴格利針對這一問題,甚至指定出了一個具體的操作方法:道德決策樹。在他看來,對任何合法的行動,經理人首先要問:“它能使股東價值最大化嗎?”即使答案是“否”,經理人也不能到此為止,而應繼續探究下去。接著問第二個問題:“它合乎道德嗎?”隻有回答“是”,才可以堅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