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向鬼穀子學習個人品牌之道(1 / 1)

舊規則:向洋派理論學習

新規則:向鬼穀子學習

2000多前的鬼穀子和近幾年才流行的個人品牌有必然的聯係嗎?

2006年,在上海機場那頻繁誤機的候機廳,我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呂本富聊起了鬼穀子。呂本富教授在MBA班上甚至開了一門課程就是鬼穀子之道與溝通。

翻開鬼穀子的《鬼穀子十二篇》,通篇都在講溝通與個人品牌,而這種溝通的道理即使在10倍速的今天,也並不落後,因為鬼穀子認為溝通的核心就是“人性”,他說“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而現代公關的基本點也是建立在對“人性”的理解上。把鬼穀子當作中國第一位公關大師並不為過,《鬼穀子十二篇》也可以當作是中國第一部公關巨著。最關鍵的是,鬼穀子培養的幾位弟子,都是耀眼的個人品牌,如蘇秦、張儀,簡直就是戰國時期的麥肯錫。

鬼穀子不少觀點,有些即使在今天也很具實戰性:

個人品牌不僅是工具,更可以上升到戰略。鬼穀子這樣說:關於開放和封閉的規律都要從陰陽兩方麵來試驗。因此,給從陽的方麵來遊說的人以崇高的待遇,而給從陰的方麵來遊說的人以卑下的待遇。由此看來,沒有什麼不能出去,沒有什麼不能進來,沒有什麼辦不成的。用這個道理,可以說服人,可以說服家,可以說服國,可以說服天下。

溝通之道的核心在於知己知彼,先清楚自己的位置,再清楚別人的位置。鬼穀子說:所以要想掌握情況,要先從自己開始,隻有了解自己,然後才能了解別人。對別人的了解,就旬比目魚一樣沒有距離;掌握對方的言論就像聲音與回響一樣相符;明了對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樣不走樣;偵察對方的言辭,就像用磁石來吸取鋼針,用舌頭來獲取焦骨上的肉一樣萬無一失。

《鬼穀子十二篇》第九篇“權篇”,這講的全是具體的溝通技巧。鬼穀子說:

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因此與聰明的人談話,就要依靠廣博的知識;與知識廣博的人談話,就要善於雄辨;與善辨的人談話要簡明扼要;與地位顯赫的人談話,就要依靠宏大的氣勢;與富有的人談話,就要依靠高層建瓴;與貧究的人談話,就要以利益相誘惑;與卑微的人談話,要依靠謙敬。所有這些都是遊說的方法,而人們的作為經常與此相反。)

個人品牌的五種溝通的策略。鬼穀子說:遊說辭令有五種,即病、怨、憂、怒、喜。病是指底氣不足,沒有精神;怨,是指導極度傷心,沒有主意;憂,是指閉塞壓抑,無法渲泄;怒,是指狂燥妄動,不能自製;喜,是指任意發揮,沒有重點。此五者精則用之,利則行之。

鬼穀子甚至專門花了一章在講危機公關,他強調預防以及變通。鬼穀子說:所謂“抵”就是“瑕罅”,而“罅”就是容器的裂痕,裂痕會由小彎大。在裂痕剛剛出現時,可以通過“抵”使其閉塞,可以通過“抵”,使其停止,可以通過“抵”使其變小,可以通過“抵”使其消失,可以通過“抵”而奪取器物。這就是“抵”的原理。如果世道已壞到不可治理時,就用破壞的“抵”法;或者通過“抵”使其恢複原狀,或者通過“抵”將其重新塑造。

從另一個層麵看,鬼穀子的理論也是“快就是慢”的獨特解讀,雖然時隔2000多前,雖然很多實踐性的東西需要與時俱進,但是,關於個人品牌的一些核心道理卻是相通的,這就是個人品牌的“慢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