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春風妒少年(1 / 2)

李瑰冷笑道:“若不是魯勝魯先生要留你一條命,你以為我會不殺你?”

呂朗聞言,先是一愣,隨後問道:“你說的可是墨家钜子魯先生嗎?”

李瑰點頭道:“沒錯,魯先生當下是滎陽郡丞,正盡心輔助我家武威大將軍。”

“唉...”

呂朗長歎了一口氣,默默地垂下了頭,任憑軍醫官治療斷裂的左腿,再也沒有說一句話。

李瑰也未再理睬呂朗,而是將目光望向不遠處的山腳下。

在那裏,三千多名降俘一個挨一個地蹲坐在一起,黑壓壓的一片,幾百名步戰軍卒守在外圍,警惕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李瑰之所以不殺這三千多的降俘,一是軍中有所規定,再則也有另外的打算。

當下,真正的兵源並不富裕,動則十幾萬乃至幾十萬的大軍,其中大半是臨時征調的青壯與流民,這些人甚至從未摸過刀槍,更別說是臨陣殺敵了。

呂朗的這些軍卒則不同,他們大多數都是兵戶出身,也算是見慣了戰陣。雖然在戰鬥意誌上欠缺了許多,但並不能否認他們有著豐富的臨戰經驗。

躲避死亡也是一種臨戰經驗,而這種經驗則需要經曆過多番的生死考驗才能獲得。

李瑰不否認這些人是孬種,但他也從這些孬種的行動上看出了他們久經戰陣的經曆。

人是會變的,所處的環境是改變一個人的最好利器。

李瑰相信滎陽軍會改變他們,通過軍心意誌以及戰力強度的訓練,這些人會融入到滎陽軍的行列中。

兵源的聚攏是李峻所要求的,滎陽郡的部曲便是如此,可轉變的降俘更是要如此。

天明之時,所有人都返回了滎陽軍大營。

中軍大帳外,郭誦望著緩緩進入軍營大門的將士們,望著一幹有說有笑的領兵之將,滿意地點了點頭。

隨後,他轉頭對身側的魯勝笑道:“先生,咱們坪鄉出來的這些人算是成才了。”

“縱馬仗劍,春風妒少年呀!”

魯勝感慨地點了點頭,轉身對郭誦笑道:“他們是如此,郭小哥你何嚐不是呢?你們跟著世回來到滎陽,以世回馬首是瞻,可世回又比你們大多少呢?”

說到此處,老人將目光再次望向李瑰等人,口中緩緩地說道:“金馬門外聚群賢,銅駝陌上集少年,你們便是這天下的未來啊!”

未來的天下會如何?魯勝有所推測。

然而,那畢竟是眼前這些少年人的天下,已近古稀的老人不想有太多的奢望,他隻求能在有生之年幫上這些少年人,讓他們能解蒼生之苦,平天下之亂。

郭誦自然不會有老人所思的那麼廣遠,既然說到了李峻,他向魯勝征詢道:“先生,張景與江霸已經領平陽軍和坪鄉縱隊到了濟源,我想將部分的滎陽軍推進到陽城山一線。”

魯勝略做思忖道:“老夫覺得也可以,如此一來,兩邊到洛陽的行程相差無幾,待到兵進洛陽時也不會相隔太久。”

“嗯,我也是如此考慮的。”

郭誦想起一件事,繼續道:“對了先生,劉沈來信說,涼州刺史張軌派五千兵馬救駕,已經兵行至秦州了。”

魯勝苦笑道:“這倒真是難得呀!天下兵馬各為其主,能有幾人心向天子?張軌也算是忠君之臣了。”

說到此處,老人無奈地搖了搖頭:“雖說大涼鐵騎聞名於世,但五千鐵騎怎可能敵得過十幾萬人呢?杯水車薪之舉呀!”

郭誦亦是點頭道:“我也是如此覺得,我給劉沈回信,建議他挽留住張軌的五千鐵騎,勸說那些軍騎隨他一同攻打長安城。”

魯勝聞言,很是讚同:“如此倒是最好,以天子詔的名義把司馬顒打疼,他必然要調張方回援,世回那邊的壓力也能減少了許多。”

“唉...”

談及天子,魯勝長歎了一聲,搖頭道:“都說天子儀,威四方,可如今的天子哪有半分的威儀呀!但願此役過後,長沙王能盡心輔佐天子,讓這天下能安平一世!”

郭誦亦是心生感慨,歎道:“二郎常與我說,即便是平淡一生也不願天下烽火連年,誰不想安穩度日呢?”

魯勝頷首道:“郭家小哥,並非是老夫奉承李郡守,世回的心中確實有大仁呀!”

見郭誦麵露不解,老人繼續道:“世人常說大丈夫建功於亂世,可誰會去想那亂世中的蒼生會如何呢?世回寧可甘於平淡也不願蒼生受苦,這份仁心在軍伍中已是少見,在朝臣中更是......”

魯勝沒有將話說下去,隻是苦笑地搖了搖頭。

郭誦有所悟地點了點頭,正欲再說話,卻見李瑰與耿稚等人來到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