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丘,因古水而得名。
原本,泓丘之下是一條古河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古河道中的水幹涸了,河道中的泥沙也變成了耕田,唯獨這座山丘承受住了歲月的變遷,存留了下來。
泓丘處的地勢南高北低,一直延伸向北的獅河。如此一來,決堤的獅河水隻是輕漫於間,便就勢流向了樊村,並未在此彙集。
正因如此,逃出聯壘的長安軍先聚向了這裏。
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被騫文攔了下來,廝殺在一起,其餘的軍卒則跟隨張方朝高平口的方向逃去。
被騫文攔下的人,正是領兵左營壘的華潼。
此刻,跟隨在華潼身邊的長安軍約八九千人,而實際善戰的軍卒也僅有半數而已。
古來征戰便是如此。
說起來的幾萬十幾萬大軍,並非是實戰兵力,這其中還包括了大量運輸軍需的民夫。
張方自長安行軍至洛陽,路途遙遠,自然少不了強征大量的民夫來拉運軍需,這些人的數量往往多於真正參戰的軍卒。
因此,張方最初的所謂七萬大軍,真正能拚死搏殺的也不過是三四萬人的兵力。
在這一點上,滎陽軍則與他們完全不同。
在滎陽的治軍上,李峻沿用了組建李家莊護衛隊的模式,秉承了戰時為兵,農時為民的原則。
這一做法在滎陽郡得到了廣泛的讚同,不僅有著相當的兵源,也能保證軍戶有了充足的口糧,從而讓軍卒們少了許多的後顧之憂。
故此,滎陽軍在征戰行軍中沒有民夫,也不需要民夫,所有的事情都是軍卒們自己來做。
或者說,在滎陽軍中,將士們可以是民夫,而軍中的民夫也可以上陣殺敵。
滎陽軍如此,坪鄉縱隊如此,仇池縱隊亦是如此,從沒有過軍民之分。
正因為如此,當騫文領兵攔下華潼時,雖然在兵力上有所差距,但交手後卻有著極強的碾壓力。
這一次,即便騫文有信心能單獨殺死華潼,他也沒有那樣做。
因為,他聽從了李峻的囑托,“殺人不是比武,要狠,更要快。”
故此,當他衝下泓丘後,便領著七八名屬下圍住了華潼,一起攻向了這個正欲西逃的敵手。
“你們真是孬種,一群卑鄙的小人,不敢攻營便用水淹,現在又以多欺寡,算什麼英雄?”
華潼狼狽地閃躲著襲來的刀槍,口中不停地大罵道:“娘的,你真要有膽,就與老子單獨戰上幾個回合,老子定砍了你。”
騫文並不搭話,隻是將手中的斬風刀淩空劈下,繼而反手一個上撩,直接割開了華潼身下戰馬的脖子,並將他前身的甲胄也劃開了一道長口子。
驚慌之下,華潼急忙側身躲閃,並順勢翻落馬下。
騫文見狀,輕蔑地冷哼了一聲,揮刀再次向剛剛起身的華潼劈去。
匆忙中,華潼不及躲避,隻得抬起手中的镔鐵長槍架住了騫文的斬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