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血月之下(1 / 1)

雙鎖村,仇池軍大營。

雖然是進退兩難,楊茂搜也打算坐以待斃。

當下,他清楚要想重新返回仇池,僅憑自己的兵力絕無可能,河間王司馬顒已經倒了,自己需要找一個新的靠山。

如今,西境有兩股勢力可投靠。

一個是大成國,其帝李雄正在擴充疆域,廣納人才,接受一切願降之人。若是自己能領兵前往,定會受到李雄的重用,或許以此也能奪回仇池。

然而,前往大成國的路已經被李峻的武威軍堵死了,若是硬拚過去,兵力會大損,即便到了成都城,在李雄那裏也得不到太多的好處了。

這條路行不通,楊茂搜決定選擇領兵向西南,走子午道攻打漢中郡,隨後入益州,投奔據守巴郡的夷陵侯羅尚。

原本,羅尚都督梁、益兩州軍事,因其平叛李流軍失利,龜縮於巴郡,東海王司馬越才命李峻為梁州刺史,奪了羅尚掌轄梁州的權利。

羅尚為人貪婪,缺乏決斷力。

正因如此,他才在最初之時,沒能安撫好蜀中的流民,給了李特父子叛亂的機會。

隨後,他又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沒有聽從參軍徐輿的建議,拒絕與青城山隱士範長生一同討伐李流軍,導致範家站在了李流軍的一邊,釀成了今時今日的大敗。

對於這些,居於仇池的楊茂搜都清楚,這也是他想投奔羅尚的主要原因。

楊茂搜不甘心居於人下,因此也就不會選擇一個明主,他要利用羅尚的昏庸才能達到自己的所求。

至於羅尚能否接納自己,楊茂搜有十足的把握。

沒有人喜歡自己的權利被分割,羅尚更是如此。

羅尚丟了梁州的統轄權,他不可能也不敢怪罪到東海王的身上,隻能把這怨恨落在李峻的身上。

自己攻取漢中郡,是在給剛到任的李峻一擊重拳,這必然會得到羅尚的讚許,由此便能在巴郡獲取一處臨時的棲身之所。

不過,這僅是楊茂搜投奔羅尚的原因之一。

羅尚之所以能夠據守在巴郡,是得到了荊州鎮南將軍劉弘的大力支持,而劉弘正是南陽王司馬模的屬下。

司馬模,字元表,河內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曹魏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獻王司馬泰第四子,東海王司馬越之弟。

楊茂搜要憑借羅尚這個跳板,與荊州的鎮南將軍劉弘交好,投靠在司馬模的麾下。

司馬模是東海王司馬越的四弟,如此便能與當權的東海王搭上關係,最終成為東海王府勢力的一份子。

所有的這一切,楊茂搜並非是真心要投靠誰,他隻是想重新奪回仇池,重整仇池軍,打下梁州,殺了李峻。

“難敵,你讓下邊做好準備,咱們今夜就拔營去子午穀。”

楊茂搜抬手輕敲了幾下前額,望著長子楊難敵緩聲繼續道:“入夜前,你領兵佯攻西安門,為父去攻霸城門,之後你便向南走,為父在子午穀外的杜村等你。”

當下,楊茂搜也有所察覺,他發現隻要仇池軍與城內的鮮卑軍對峙,渭水南岸的武威軍就會留駐原地。

對此,楊茂搜看個明白,李峻就是在讓仇池軍與鮮卑軍互耗,最後得個漁翁之利。

如此,楊茂搜決定在逃離前做一次佯攻,不僅能將鮮卑軍堵在城中,也會讓李峻的武威軍來不及反應,自己則在悄然間從困局中跳出來。

楊難敵亦是讚同父親的謀劃,他覺得李峻萬萬想不到仇池軍會逃進子午道,而且還是大跨度地行軍近千裏攻打漢中郡。

隻要李峻的武威軍來不及回防,那南鄭被攻破將易如反掌,就此倒可以占了整個漢中,再反攻奪回仇池。

楊難敵與父親的想法有些不同,但最終的所求都是一樣的,都是為重新掌控仇池而努力。

★★★

算計,永遠不會是單方麵的。

自以為是的算計,才是最愚蠢的妄想。

楊茂搜沒有自以為是,他將整個計劃通盤地考慮再三,才做出了最後的決定。

至於李峻,也沒有完全坐等漁翁之利。

這幾日,他一直在考慮一件事情,如何才能在最小的戰損下滅掉仇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