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大亂已至(1 / 1)

巴西郡治,閬中。

閬中地處蜀地北緣,閬水的中段,是由大巴山脈、劍門山脈與閬水係交彙聚結而成的形勝之地,其山川形勢獨特,山水城融為一體,有三麵江光抱城廓,四圍山勢鎖煙霞之美景。

當下,閬中城的府衙內,在座的三人並沒有欣賞美景的興致,雖然大家的臉上皆是帶著笑意,可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把無形的刀。

“世回賢弟,你卻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占了劍閣,這是不是有些不妥呀?”益州刺史羅尚說著話,望了一眼鎮南將軍劉弘,繼續笑道:“另外,你的武威軍也太霸道了些,大有同室操戈之嫌呀!”

羅尚在意劍閣,是他了解劍閣的重要性,他也更清楚陰平郡對梓潼的威脅,這兩處的位置就如同懸在梓潼頭頂的兩隻腳,隨時隨地都可以落下,踩碎整個梓潼郡。

另外,羅尚主要是對武威軍的做法大為不滿。

那日,當羅尚的兵馬占據梓潼郡後,他本想命人接管劍閣的駐防,可劍閣的武威軍守將朱宇拒絕了羅尚軍的入關請求,並警告關前的兵馬速速離開,否則就視作有攻關之嫌,武威軍將會出關應戰。

不僅劍閣處的武威軍是這樣的態度,就連陰平郡南的平武縣亦是如此,那裏的武威軍騎甚至還列陣做好了隨時衝殺的準備。

羅尚是得了梓潼郡,可一個劍閣關就將整個梓潼郡分做了兩半,李峻的武威軍更是掐住了梓潼的咽喉,這讓羅尚怎能甘心呢?

“哈哈,敬之兄的這番話,看來是對小弟有所埋怨呀!可我也是出於無奈呀!”

李峻衝著羅尚與劉弘拱了拱手,笑著繼續道:“眼下,這兵馬太亂啦,昨日還跟著爹姓,一早便隨娘改嫁換了門頭,我哪裏敢相信那些人呀!若真是敬之兄親臨劍閣與平武,我的屬下萬不敢如此的。”

李峻並不理會羅尚口中的不妥。

有何不妥?

這世上根本沒有合理一說,理的準則在於強者的製定,其餘人也隻有遵從以及遵守這個準則。

雖說李峻讓出閬中城是另有打算,卻也顯示出了誠意,若如此還不妥當,那也隻有訴諸武力了。

眼下,益州軍沒有與武威軍一較高下的實力。否則,羅尚便不會在此抱怨,早就派兵攻取陰平與劍閣了。

李峻清楚這一點,他隻是在假意地敷衍,不想在當下與羅尚反目成仇。

“敬之,你也莫要多心,世回的話也在理。”鎮南將軍劉弘笑著打了一個圓場:“大家都是同殿之臣,也都是為天子效力,眼下的平叛最為要緊,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再說嘛!”

劉弘,字和季,沛國相縣人,漢末揚州刺史劉馥之孫、曹魏鎮北將軍劉靖之子。

劉弘的年歲要比李峻大很多,比羅尚也是大了不少,三人中更屬他的資曆最老。

太安二年,義陽人張昌於江夏率流民叛亂,殺了新野王司馬歆後,他所領的流民軍攻州奪郡,勢如破竹,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占據了荊、江、揚、徐、豫五州大部分地區。

同年秋,朝廷下詔命劉弘為使持節、南蠻校尉、荊州刺史,統領前將軍趙驤等討伐張昌,從方城至宛、新野,大軍所向披靡,接連大捷,最終平定了張昌之亂。

因劉弘平叛有功,朝廷讓其留守荊州,封鎮南大將軍。

然而,琅琊王氏為了能將荊州握在手中,大司徒王衍借東海王司馬越之手,將胞弟王澄調任荊州任刺史一職,都督荊州諸軍事,完全奪了鎮南大將軍劉弘的兵權。

故此,眼下的劉弘並沒有多少權勢,刺史王澄將他趕到了荊州西,命其領著自己的屬軍鎮守宜都與建平兩郡。

當下,劉弘以平叛李雄的名義占據著巴東郡,更是覬覦著眼下的巴西郡,卻因兵力不足而無法握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