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漢縣,位於梁州中部,晉武帝太康元年立平州縣廢宣漢縣,惠帝元康六年重置,屬巴西郡。
之前,駐守於墊江一線的李瑰與王瑚同攻來的李璜軍交手後,並未做過多的糾纏,而是領兵向北靠近了宣漢縣,隨後兩人分兵三路退至宣漢縣境內的平茶洞、聶脊山以及火石嶺處,形成了三點合圍之態。
對於梁州武威軍的退卻,大成國翊軍將軍李璜未作多想,即刻率領兩萬五千兵馬進行追擊,並分兵同時攻擊三地,想要一舉殲滅宣漢縣境內的武威軍。
在李璜看來,駐守在墊江一線的武威軍應該不到兩萬人,與自己所領的兵馬相比,在兵力上本就處於弱勢。然而,他們竟然不集中力量進行阻抗,反而卻分兵三處,擴大了自身的弱點。
或許,武威軍是想用三點防禦,左右增援的策略。
然而。李璜覺得他們應該是忽略了兵力之差,即便自己同樣是分兵而擊,在兵力上卻也是占了優勢。
故此,他不想錯過這個良機,領兵進入了宣漢縣境內。
平茶洞地處宣漢縣西南,位於群山環繞之中,地勢西高東低,西北側為平陽蓋,東南麵為低山,兩山之間以平壩地勢為主。
平茶洞處所居住的百姓多為夷人,因為他們大多數人都是從武陵郡遷徙而來。故此,官府也稱其為武陵蠻,又或是五溪蠻,他們便是後世的土家族。
之前,武陵蠻人在其魁帥的統領下常與官府相抗,也多次遭到朝廷兵馬的圍剿,導致人口數量大減,更有不少人遷徙到了別處。
李峻就任梁州太守後,也曾對平茶洞的武陵蠻進行過打壓,但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剿殺,還是以震懾為主,繼而又給與了很多的幫扶,以此來感化和改變他們對朝廷持續已久的對抗之心。
武陵蠻不同於獠人,他們是蠻夷,卻也是窮苦之人,他們之所以會同官府對抗,實則是無法承受由上至下的壓迫,也隻是想討個活命而已。
李峻的梁州府給了他們活命的空間,而且還讓他們活得與漢人一樣有尊嚴,這讓平茶洞一帶的武陵蠻心有感激,認同了梁州府,親近了梁州武威軍,不少青壯男子更是加入了武威軍。
所以,雖然分兵進入平茶洞的武威軍僅有不到六千人,但若加上這裏各山寨的青壯男子,可戰兵力遠遠超過了萬人。
“樊叔,塘坳口的人手都安排好了吧?可別讓他們從那邊跑了。”
山寨的一處吊腳樓中,涪陵郡太守李瑰向遠處望了望,轉頭笑著問向一名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點頭笑道:“小李將軍放心,我都安排妥當了,寨子裏的部分精壯都在那邊,刀斧弓弩齊備,就是一隻臭蟲也爬不過去。”
說話的男子名為樊凜,已過不惑之年,是平茶洞武陵蠻的大司,這一帶武陵蠻的頭人。
漢武時期,武陵蠻有些部落就使用了漢人的姓氏,以樊姓,瞫姓,相姓,鄭姓四大姓氏為主。
之前,李瑰留在漢中郡時,曾領兵在平茶洞駐紮過一段時間,和這裏的人很熟識,與樊凜的關係更為親密。
樊凜見過李峻,常稱呼李峻為李大將軍,所以也就稱呼李瑰為小李將軍。
李瑰聽樊凜如此說,放心地點了點頭,端起身前竹桌上的陶碗,喝了一大口熱茶。
“小李將軍,我之前與你說的事情,你到底能不能辦呀?”樊凜望著李瑰,端起茶碗問道。
李瑰無奈地苦笑道:“樊叔,那定武堂也不歸我管轄呀!二虎子如今是定武堂的學員,我怎麼能隨便就把他調入我身邊呀?”
原來,樊凜將小兒子樊虎送入梁州定武堂習練,剛過了不到半年的時間便想讓兒子跟在李瑰的身邊。
為此,他還特意去了一趟涪陵郡,找李瑰商談此事。
“小李將軍,你可別搪塞我。”樊凜喝了一口茶水,不滿地繼續道:“上次我就說了,鄭武家的小子都調到州府城防營季弘的身邊了,季督將都能到定武堂要人,你一個太守怎麼就不行呢?”
李瑰笑道:“樊叔,我問過了,那不是季弘要的人,是定武堂分過去的,我都找過鎮武將軍了,可江大哥讓我不得壞了規矩,我也沒辦法呀!”
當下,鎮武將軍江霸不僅領兵鎮守漢中郡,而且還掌轄定武堂的一切事務,擔任了定武堂的司業一職,如同後世院校副校長的身份。